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正视学生年龄、 情感、 认识、 审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客观的看待差异, 并将差异变成一种资源来促进和完善教学工作, 最终有效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得到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 差异性; 教学效果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文化氛围、人生轨迹和家庭情况都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群体不可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他们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对此,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客观的看待这些差距,采取差异化、针对化的教学策略,利用个体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1 年龄差距下的求知需求
学生的年龄会影响学生的主观思维,这种客观现实无法改变,需要语文教师客观的认识后,采取针对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性别不一样,脾气性格不一样,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可能一样。教学时就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性格特点的不同,引导学生结合他们实际的生活化情节来写文章。
这种教学方法真正的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以学生真正有效的接收为前提,既让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又启发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2 情感差异下的个性化教学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同时也是富有美感、情感和语言特色的学科,若想学生真正的学习到语文知识,了解语文的魅力,就绝不能只依靠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从情感差异下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跟文章要表现的主题产生情感共鸣,真正的让其从心中感受到语文的美和吸引力,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例如,在命题作文 《我们需要“蓝天”“太阳” “绿地”》 写作训练时,笔者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感受“蓝天”“太阳”“绿地”,然后引导学生画出“蓝天”“太阳”“绿地”。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描写“蓝天”“太阳”“绿地”的美,结合最近几年污染带给我们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学生引申到夜晚的星空,有的学生在蓝天中加上飞机翱翔、蝴蝶飞舞的场景,还有的学生画的则是天上下雨、地上人们打伞的情景。实际上,天空在不同时间的确是千姿百态的,我们以往那种“蓝天白云红太阳,地上绿草百花香”的做法则是单纯的将学生视为模仿者而非是学习者。
此外,笔者还尝试将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有效的进行融合,例如,引导学生写 《科学知识伴我每一天》、 《数学知识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音乐使我更有了灵性》 等。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的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提升。
3 认知差异下的自信心培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以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为主,存在着忽视学生心理主观感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自身主客观情况的不同导致语文修养各不相同,因此,语文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存在着差异,如果不能给予有效地引导,就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对其学习效果的提升极为不利。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从而展现他们对于语文的理解和追求,也真正的展现出他们心中的“美”。结果表明,学生的作品极为丰富而多彩,多元化的展现出了学生心中的世界。对于这些作品,教师应当在点评中多加鼓励,从而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和创作来获得心理满足感和乐趣,最终在促进语文修养提高的同时,促进和提高对于语文科目的兴趣。
4 运用教学评价差异性 尊重学生个性存在
教师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主观感受。客观而言,学生由于受自身发育情况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往往心智不甚成熟,对外界打击也较为敏感,对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且过于受外部评价的影响。教师需要客观认识到,学生也有着自我的主观思想活动,自我意识开始勃发,其自我表现欲望也往往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极强。因此,许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喜欢展现自我,而自我展现恰恰是语文创作的灵魂之一。对此不能简单地视为是“逞能”,而后用一个模板去压榨和规范,砍掉学生的棱角。相反,教学应当鼓励学生的自我展现,从而鼓励其表达对于语文的自我感悟,真正展现自身的想象力,最终真正的领悟和掌握语文的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