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认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忽视了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非语言交际进行了综合分类,指出了非语言交际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跨文化; 非语言交际; 英语教学; 培养路径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其实质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存在的问题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语言知识和技能重视有加, 但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1.非语言交际的种类
非语言交际涵盖的范围很广, 分类的方法很多, 但 Rogers (1998)的分类非常详尽,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他将非语言交际分为(1)身势语,如微笑、点头、摇头、目光交流、手部动作等;(2)空间,如隐私空间、安全距离;(3)时间,如对时间的态度、时间的安排等;(4)体触,如亲吻、抚摸、碰触;(5)副语言,如说话声音的快慢、响度、停顿、沉默等话语方式;(6)个人物品,包括着装、发式、配饰、家具、使用的交通工具等;(7)身体特征,包括高矮胖瘦、肤色、体味等。
2.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在交际中非语言要素与语言要素紧密地结合, 并在交际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缺乏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将导致交际失误或失败。
2.1 非语言交际处处存在
几乎没有任何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方法, 即使你决定什么也不说,你的沉默对于刚刚下班回家的妻子也意味着某种信息。 非语言交际通常是有意或无意中进行的,Edward Hall(1959)说:“千 万不要以为我们完全知道自己向别人传递了什么信息。 ”
2.2 非语言交际可能会决定交际的成败
2013 年 11 月 20 日,湖南卫视知名主持人杜海涛以单膝下跪的方式为其偶像韩国人气明星权志龙颁奖, 虽然他自称因见到偶像激动到语无伦次、满头大汗,但此举遭到许多网友谴责,认为其身为公众人物向韩国艺人下跪有辱国格。
2.3 非语言交际传递的信息量巨大
跨文化交际研究学者 Samovar(1981)肯定地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只有 35%左右的交际信息是语言行为传递的,其它都是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3.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课堂不但要把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中,也要对学生进行非语言交际的培养, 让学生克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理解障碍。 大学英语课堂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和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3.1 利用现有教材,挖掘非语言交际知识
以《21 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 一 册 The Washwoman 第 74 行为 例,“The old woman muttered, crossed herself, and raised her eyes toward heaven.” 其中 crossed herself (划十字)这个动作,几乎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划十字的动作是依次在额头、口部以及胸口先左右、后上下划三个十字,这是基督徒在祈祷、或赞美上帝开始及结束时的标志性动作。 当笔者在讲解并示范这个动作时,学生们纷纷模仿,充分领会了该动作在文中的意义。
3.2 利用多模态资料,挖掘非语言交际知识
例如每堂课前 5 分钟, 让学生轮流用英语解说新闻事件图片或视频。 如有学生展示并解说美国参议员当众侮辱新任总统特朗普并互殴的视频。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其后引入“权力距离”的概念,告诉学生美国属于低权力距离文化国家,地位较高的人与较低的人之间等级关系不明显。 在与英语国家的人打交道时不必太在意对方的身份地位, 如给美国外教递送物品时不必双手奉上,可以坐着打招呼。
3.3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学生在扮演角色时或必然地进行非语言交际。 比如学生在演两位男士分别后重逢散步聊天时, 手臂互相搭在对方肩上直到说完台词。 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英语文化中,男性朋友在交谈过程中身体接触比较少, 不会长时间地勾肩搭背, 否则会被认为性取向有问题。 通过这样的提醒,学生将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交际失误。
3.4 在课堂上创设非语言交际环境
英语课堂是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模拟舞台, 教师可指导学生按英语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布置教室, 如将桌椅摆放为马蹄形或环形,或根据西方节庆日如感恩节、万圣节时适当地设置一些典型的装饰物,营造一种文化环境。
3.结语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时数的限制, 不可能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教师须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各种途径,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Edward T.,Hall.The Silent Language,Garden City, New York 1959
[2]Everett M.Rogers & Thomas M.Steinfat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Prospect Heights, Illinois:Waveland Press Inc.,1998:161-188
[3]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New York:Wadsworth, 1981:156
[4]庄恩平,杨盈.《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外语教学的盲点》[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02):14-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相关论文期刊推荐:大学英语辩论课的教学模式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