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日语教学呈现出许多特点并面临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解决途径在于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在确定构建原则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使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度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的吻合度满足教学需要、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社会需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日语; 教学体系; 立体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明确提出: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 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这段表述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1]。
1 我国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21 世纪以来,国内日语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日语教学研究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往的教学体系明显不适应当代大学日语教学,原因在于大学日语教学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大学日语教学覆盖面越来越大。截至 2016 年 5 月 30 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879所,其中近 1 000所院校开设英语专业。英语专业在第二外语的设置上首选日语,不仅如此,非英语专业甚至非语言类专业也设置大学日语。第二,大学日语教学对象和层次多样化。过去,大学日语教学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现在已逐步扩大到非英语专业; 授课对象不仅是本科学生,已逐步扩大到非英语硕士生和博士生。第三,大学日语师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随着英语专业开设覆盖面的逐步扩大、非英语专业开设大学日语不断增多以及授课对象和层次的多样化,大学日语师资队伍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人数也逐步增多。但另一方面,大学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低估: 第一,高校大学日语教学定位与《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规定的目标的矛盾: 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特色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制定或修订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因此,大学日语教学的定位与《课程要求》就存在一些差距。第二,高校大学日语课时压缩与实现《课程要求》目标的矛盾。各高校在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为确保专业课程学时和实践课程学时,大幅度压缩大学外语课程教学学时,使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第三,高校大学日语教学多样化与教学组织的矛盾。大学日语教学面临教学层次多样化、教学对象多样化、学期设置不同和学时压缩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了教学多样化与教学组织的矛盾。
2 建构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的坚持原则
2008 年出版的《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把“教学目的”改成了“教学性质和目标”即: 大学日语是高等教育外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日语完成各种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修改后的大纲更注重语言表达、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高关联性原则。构建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是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制定的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第二,完整性原则。全新的大学日语教学体系,是将各种教学模块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其宗旨是要将教学内容分层次、多方位传递给学习者,并由学习者将所学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反馈给教师的教学体系。第三,兴趣性原则。作为外语学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要使学习者感兴趣。第四,可选择性原则。各高校可根据客观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任意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人性化需求进行选择。第五,可管理性原则。授课教师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管理。
3 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构建要素
3. 1 课堂教学、纸质教材和纸质作业
课堂教学、纸质教材和纸质作业等传统教学形式仍然是一种值得保留但需要加以改进的教学方式,教师由过去的主体角色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回答者”、“评价者”,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3. 2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特征[3]。日语教学中引入该技术,能为日语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架起与日语学习者间的认知桥梁。
现代网络即网络教学系统,其优势在于: 第一,与传统的日语教学相比,开发网络教学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第二,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日语水平,选择学习进度,进行练习,随时查阅相关资料。第三,人性化的学习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高效,灵活的索引和目录功能使授课重点突出。第四,网络教学可缩短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可以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实现教学互动[4]。
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科学准确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自主学习、反复学习。移动终端技术是指装有教学系统,并且可以上网的平板电脑和用途较广且使用频率更高的安卓系统下的智能手机。
3. 3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学方法
微课,在大幅度压缩大学外语课程教学学时、教学时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重点和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并布置作业考察学习效果。慕课,将慕课引入大学日语教学,一方面参加相关培训,熟悉 Camtasia Studio 录屏式软件。另一方面,建立慕课团队,由教学团队、技术团队、服务团队三部分组成,以精品课的形式呈现,力求在短时间内达到直观有效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在大学日语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要分课前、课上和课下三部分完成。课前: 重建课前学习环境。课上: 教师根据集中反馈的情况,解决问题。课下: 利用前文所述的平台,与学生互动,解决提出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补充。
4 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的建构
该体系以信息技术为主线,融合于传统教学体系中,即,在教学形式上: 课堂教学 + 网络教学。在教材上: 纸质教材 + 电子教材。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教学方法 + 现代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上: 纸质材料 + 网上材料。在教学设施上: 教室 + 自由空间。在时间上: 规定时间 + 自由时间。在临近测试上: 纸质测试 + 网络学习进度检查和电子测试。
构建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不仅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日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各高校的大学日语教学能够根据各自的定位不同 ( 目标) 、层次不同( 对象) 、设置不同( 学时) 、特色不同( 侧重) 、要求不同( 程度) 实现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度、对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持度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的吻合度,满足教学需要、学生个性需求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Z].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 . 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佟姗 .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日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教学研究,2007,( 10) : 90 - 91.
[4] 窦雪琴 . 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应对措施[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2) : 82 - 83.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立体式大学日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关论文期刊推荐:《日语学习与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国内日语界具有权威性的综合学术刊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