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调研分析了全国各高校科协发展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海南省发展规划及政策方向为背景,在海南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中,以探讨的方式,寻找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分析并提出成立海大科协的现实意义,以及推动海大科协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海大科协的创新发展,并对我国高校科协的组织建设及工作推进提供一定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协 组织建设 对策建议
中国科协“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 [1]。海南大学作为地处华南边疆的地方本科高校,是“省部共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主要成员之一,同时也是海南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战略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海大科协于 2018 年 1 月 30 日正式成立,在各地方高校中成立时间较晚,其组织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作为海南发展科技事业重要的社会力量,如何适应在海南的新时代,新挑战下,加快海大科协的组织建设,为海南的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是现阶段海南大学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科协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协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姜 宏 ——以海南大学为例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知识文化传播的阵地,具有学科覆盖面广、人才密度较高、信息灵活方便等特点,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2]。但在实际情况中,全国只有近四成的高校成立了科协组织,且多数高校科协并没有很好履行其责任,普遍存在执行力弱、职责不明确等现象,使得高校科协的发展与创新能力严重受限。主要问题如下。
(一)科教各自为政
据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的人才教育与科技工作长期处于分立管制的体制之下,且科技工作者个人所拥有的科研资源有限,市场调节乏力,共享机制欠缺。目前,高校已明确认识到科研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一旦触及到科技工作者个人或者所属部门的系统利益时,则可能出现退缩甚至排斥现象。因此该局面造成了科研资源分散、研究成果容易重叠等现象,同时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过度分散,不利于进行集成创新,难以承接重大科研课题。
(二)科协体制虚拟化
高校科协属于非盈利性群众组织,在自我创收和资金来源方面较为薄弱,多数为无独立财政系统和活动场所,相应的政策也落实不到位,没有获得相应的必要支持。据 2017 年中国科协组织建设统计,全国目前共有高校科协 1181 所,个人会员达到了 70 余万人,其独立建制并具有办公条件的仅具有极少部分,多数都为与学校的科研处或者科技管理部门合署办公,机构以及人员编制数量偏少,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上发展缓慢 [3]。加上高校科协在现阶段所面临的专项经费缺少的问题,高校科协都普遍存在组织结构虚拟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会员虚拟化,未明确会员的权利与义务。因此,高校科协的存在形同虚设,仅具有象征性而非实质性,其性质逐渐地游离了高校科协这个主体的本质,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普工作未纳入考核范围
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应是高校科协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同时也是高校科协服务社会的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之间为谋发展竞相创新,高校科技工作者开始出现重科研,而轻社会活动现象 [4]。换个角度寻其原因,其很有可能与我国高校的职称评价体系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在我国,高校注重学术论文的质量与数量,且多数情况下,科技成果的多少可直接与职务、职称等挂钩,并未将社会科学普及纳入学校工作考核范围,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和指导,因此势必会影响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建设的参与热度。
二、成立海大科协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海南大学搭建高校科协平台,加强海大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符合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完善海南大学体制结构和深化海南大学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同时也符合中央书记处明确提出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协工作者比较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建设到哪里;科协组织建到哪里,建家交友活动就要开展到哪里”的工作要求。
(二)海南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海南省正处于跨越发展、积极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继成立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党中央先后决定,支持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以及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战略政策。因此,在海南大学建立科协组织,必将有助于学校的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海南大学科技工作的热情与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海南大学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整合,为更有力地推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发建设做出贡献。
(三)学校自身的需求
海大科协直接依托学校本身共同发展。通过科协组织的建设,可实现对自身科研平台的资源整合,发掘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可扩大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海大科协的建设可使科研院所与学校加强联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学校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加强协同创新。
(四)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海大科协,一是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鼓励企业在校创办研修班,培养高层次专项人才,提高科技工作者的产业化意识;二是可以促进科技工作者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知悉所研究领域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可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
三、推动海大科协组织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海大科协作为全国高校科协中的后起之力,其组织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发掘广大师生的科技创新潜能,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建设。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1.加强党建工作
坚持和加强党对海大科协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海大科协建设的全过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齐心聚力谋发展,科技工作者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传承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队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形成科协内部良好的学术氛围。
2.落实民主制度
明确科协会员代表大会是海大科协的最高权力机构,作为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代表大会来决策科协日常事务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此外,协会应当拓宽科技工作者诉求渠道,并定期向广大会员公开每月的工作事项,接受协会会员的监督,征求会员对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意见与建议,提高科协工作的成效。
3.加强实体化进程
校党委要直接负责对本校科协的工作领导,将科协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考勤范围,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职务、职称的评定中。同时校党委以及上级科协组织应当加强对海大科协工作的管理和考察,加大力度对科协经济的投入,财务独立,经费主要由学校财务拨付支持,列入学校年度预算。
海大科协作为一个独立性的部门,应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有与校工会、团委以及其他学校群众性团体组织相同的等级地位。专职人员须按照党政部门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防止出现不做事不作为现象。建立健全考勤奖励制度,强化专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决定协会是否为独立办公或者合署办公。
鼓励广大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成立相应的科学技术协会,并让青年教师、离退休老教师参与其中,作为海大科协的团体会员,学校对其管理指导。同时协会要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工作要有规划性和针对性,要全面落实 “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在实际开展的工作中要注重学术性,实行“错位选择”的方法,尽量与学校科研处工作的着重点不同,要有科协自己独特的地方。积极并争取在海南政府机构改革中获取新职能,推动科普机制市场化,防止科协工作因职能不清或者任务不清,造成协会无所作为,只进行日常工作。
4.强化社会服务职能
充分发挥海大科协的智力优势、人才优势,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海南各地方政府的科技政策制定与决策活动。建立科协“协调应急小组”以及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即当海大科协科普工作因人员不足时,能积极组织团队联系省级专家和各级科协组织,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某一事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制定长期有效的科技下乡服务机制,重点覆盖海南省各市县农村中小学校。海南的基础教育较其他省份而言,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制约海南各农村学校发展的主要原因。海大科协作为省科协的基层组织之一,应有必要对海南各市县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提供科学技术支持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与魅力,从而激发海南农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迪科学思维,为海南的科技发展宏图更做出应有的贡献。
5.加强平台建设
海大科协应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群众性组织,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联系,把社会相关资源引入校内,加强兄弟院校科协的关系,争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学校有必要常年为科协免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因为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过程中,无论是从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建设,还是科技创新、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都离不开海大科协的基层组织工作。因此,学校应当加倍重视海大科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更好的服务。
6.创办高水平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海大科协需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以新时代的海南特色与未来科技发展规划作为主体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创办海南大学高水平科技期刊特色栏目。优秀的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本,海大科协应积极参与关于期刊建设方向的专业会议,做好宣传工作,并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源,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从而吸引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期刊知悉度以及影响因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树立海大科协良好的品牌形象,推进海大科协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1.建立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基地
海大科协在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但是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普遍现状来看,其体制机制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且在一定情况下,科技成果拥有者缺乏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学校对其也缺乏相应的动力。因此,海大科协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引导科技工作者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政策。建立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基地,形成一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工作体系,建立一只专业化队伍,为科技工作者加强指导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扩大创新转化模式
资金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保证。据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在研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三项投入经费比例为 1:10:100,而我国该比例只为 1:1.1:1.5,这表明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海大科协应通过多种途径方式为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寻求资金,来实现转化率的提高。在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学术交流和促进创新活动中时,海大科协要把握新时期海南的发展机遇,着力推动多元化、多途径、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转化模式,通过不同学科的平台进行学术交流,推进海南大学的学术繁荣、科技进步。
3.建立科技成果信息系统
目前,全国多数高校科研处虽已建立自己的电子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成果信息以及实施条款管理办法严重滞后,有些甚至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开发方向与市场的需求易发生严重错位,从而造成科技成果转化难、效益不好的现象 [6]。因此,海大科协可根据自身情况,利用海南“互联网 +”模式,逐步探索并开发一套规范、科学的科技成果数据库,设立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相关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报导,提高海大科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省。根据习近平同志对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做出的重要指示,海南大学应当依托海南省所属的地域特色以及新发展理念,结合自身,以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体,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来开展工作。要抓住海南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引入国内外专家学者,牵头组织或者配合政府举办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踊跃参与国际科技开放发展平台的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组织并开展科技攻关,破解海南绿色发展难题。
根据海南的地方特色与未来发展趋势,海大科协要积极推进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助力实施海南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应当充分发挥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做强做优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抓手科普惠农,积极开展乡村科学普及活动,利用多学科、领域广等优势,“一对一”加强海南农民的技能培训,助力海南新农村建设,使得精准扶贫更有力量。
(四)提高个人素质,助推学风建设
众所周知,高校在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道路上,师德与师能是缺一不可的。海大科协要发挥科学共同体的自律机制,反对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及科技成果弄虚作假等现象。积极倡导学术百家争鸣,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素质与学风问题的发生一般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原因,它还与高校中各种存在缺陷的制度息息相关 [7]。随着海南省深化机构和行政机制的改革,海大科协也应当加快科研体制上的改革,在人才评定、成果鉴定、科研投入以及考核评价等机制上优化流程,创新工作,要赢得科技工作者的信赖与拥护,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公平公正。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科协学风问题的发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科研环境。学风建设是事关学校全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海大科协应当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之中,做到有担当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建策。
鉴前启后,海大科协成立不足一年,是一个年轻的团体,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立足本省、着眼未来、不断开拓创新,认真研究海南当前的新形势、新政策和未来长远发展规划,寻找适合海南的科技发展方向,充分认识海大科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就实体化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职责、专项资金、运行管理以及体制建设等方面创新认识,开放管理思维,积极推动实体化建设,大胆探索实践海大科协的最优化组织形态,并有效推动海大科协组织走向“有机制、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 的发展道路。
高校科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以海南大学为例相关期刊推荐:《科协论坛》杂志系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湖北省科协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的科技类学术期刊。月刊,创于1986年,以促进科教兴国和科协改革与发展为已任,立足中国科协,面向广大科技群团组织及其工作者,传递活动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改革,开展理论研究,集指导性、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