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高校大班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了当前大班课教学存在的教法单一,互动困难,学生“匿名感”强等问题后,逐条给出了破解思路。提出的可行性建议“正念语言引导”“走下去、走上来、走进去”“多管齐下、内外兼修”要求老师放下身段,以学生为中心,多角度透视问题,多途径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所提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班课;多管齐下;教学质量,互动教学;翻转课堂
一.引言
大班课也叫合班课,一般指参课人数超过50人的听课单元。授课场所多在阶梯教室,超过100人时,会安排在学术厅、礼堂等大型场馆进行。由于听课学生众多,导致师生互动性差、个性化教学难以实施,学生的“匿名感”强,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在分析了合班课的特点、局限性后,本文提出了“正念语言引导”“走下去、走上来、走进去”“多管齐下、内外兼修”等具体应对措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可行性建议。
=、大班课教学的现状
自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886.46万,增长幅度达50.98%。高校在校生不断增加,教育教学资源增长却明显滞后,这导致许多大学的公共课特别是通识教育课都选择了大课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对着下面的少则几十、多则数百的学生进行讲授,几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身心俱疲。在长时间面对持续的、单一的定点刺激时,总有一部分自控力不够的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或开小差,或神游,或低头去摸手机,课堂秩序变差,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大班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讲法单一,授课从头到尾以讲座形式呈现
由于大班课听课人数众多,开展互动教学有难度,许多教员干脆不去做这方面的尝试,自己一个人“不辞辛苦”的从始到终讲到底。自己在讲台上声嘶力竭,感觉颇有牺牲精神,但学生们并不买账,从讲台上望下去,眼神涣散的、打瞌睡的,能跟着老师节奏走的并不占多数。
对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演示等多样手段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新奇感。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应用“正念语言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班课不是讲座,老师尽量不要以单一的讲座形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大班课经常会持续2~1J4个学时,虽然会有课间休息,但对于需要连续坐几个小时的学生来说,一成不变的师生距离与授课模式的确让人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美国奥克兰大学的JohnHattie研究发现在纯讲授的课堂上,听众只能集中精神于开始的8分钟,之后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下降。这就需要讲9币讲授时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发现其注意力下降时,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上来。可以即兴讲一个相关的笑话,也可以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当学生注意力的“粘合剂”。
教学方法除了分属于传递式教学的讲授法外还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直观性教学,包括教具演示、模拟演示;二是体验性教学,包括案例研究、游戏竞赛;三是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建议教员根据每一小节的授课内容灵活选择,即尽量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使用直观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时,建议主讲教师“正念语言引导”,即用积极的、启发式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学生得到了鼓励,对当时的案例学习和以后的跟进学习就会产生浓烈的兴趣,创新力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也会突飞猛进。比如在讲授“三维动画的制作”时,在介绍了3DMAX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工具后,讲师提出带领大家共同完成一个案例“雪山飞壶”,体验一下所见即所得。在大家兴奋的眼神中,师生共同制作了雪山、雪,在雪花的颜色参数选择中,大多数选白色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粉色、蓝色等其它颜色;对于雪花的形状,有选六个瓣的,也有选择更多瓣的。对此差异,讲师都予以肯定,告诉他们选择白色六瓣雪花的,观察生活细致,可以朝着“三维真实感动画”发展,以后可以从事室内外建筑设计;对于选择其他颜色和其他花瓣数的,可以朝着“三维夸张动画”发展,坚持学习,极有可能以后你们会在迪士尼、皮克斯工作。在共同完成案例时,授课老师用欣赏、鼓励的基调去解释每一所见现象,就是“正念语言引导”,这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缺乏互动,学生容易产生“匿名感”
大班课教师可能担心太多的互动耽误了教学进度,或者担心在展开互动时难以控制时间。所以在应用互动教学时不够积极,或浅尝辄止,把授课过程中对个别学生的提问称之为“互动”。“匿名感”也叫“透明感”,是指由于参加大班教学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个体身份模糊,学生感觉自己被淹没在人群中没人注意,个性化特征磨灭。不良后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失了自我意识的他们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对策:开展讨论时,主讲教师“走上来”“走下去”“走进去”,拉近师生空间距离与学生并肩完成多样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记住一部分学生的名字。
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引导与创设情境等方式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互动教学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师生间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的交互影响与活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借助多种形式,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与学的相互统一,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互动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学生与教师互动,如课堂提问、问卷;二是学生与学生互动,如辩论、学生互评,分组讨论;三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如播放视频、小测验。授课教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最优的方案引导大家互动。这里尤其要强调一下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互动,虽然听课人多,开展此项互动有难度,但此类互动能真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人人都参与的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所以我们建议大课老师勇敢做这方面的尝试。在开展生生互动时,对于授课场所在阶梯教室的,我们建议教员“走上来”,离开讲台,深入学生中参与互动;对于在学术厅或者礼堂讲授的,我们建议教员“走下去”,避免一直高高在上,走到下面的学生中间体验互动情境,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近缩小师生心理距离;在学生分组讨论环节,我们建议教员“走进去”,俯下身子去听听学生在讲什么,察言观色猜猜他们在想什么,发言时有没有跑偏。教师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发现问题,以便进行实时的引导。在互动中,教员还要负责时间的把控,并在互动结束,给予总结和讲评。
充分的互动活动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匿名感”,尤其对于老师参与并积极评价的互动。在授课老师参与互动或者讲评时,说出相应学生的名字,会更好的鼓励学生,彻底消除“匿名感”,当然,这需要老师花时间了解参课学生名册,在互动时,若不熟悉学生,不要顾忌,请直接张口询问学生的名字,并用心记住。不能因为听课学生太多而不做尝试,知道哪怕一部分学生的名字也会对消除学生群体的“匿名感”有好处。
(三)教师授课平平淡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许多教师持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老观念,认为讲课就像船夫载人过江,来来回回就那么回事。他们习惯用老套路上每一堂课,没有方法的改变,内容的更新也不够及时。这样的课只能被学生评价为“还行”,“马马虎虎”。学生的听课体验一般,考评结果当然也好不了。
对策:教师本人利用多种渠道学习专业及演讲相关知识,达到“内外兼修”。
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无私付出、兢兢业业是人们给老师的传统标签,身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认真工作、努力实践以配得上这个光荣的称谓。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记住若备课敷衍、上课随便就是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而耽误大课这么多人的时间就等于犯罪。建议大课老师用心备课、“内外兼修”。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课前,教师应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备课要以教材为基础,同时还要广泛阅读相关资料,争取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也介绍给学生。“内外兼修”中的“外修”指教师要用心做课堂设计,美化PPT,讲授时能巧妙的击中学生的“兴趣点”;师生互动时,通过科学的组织、引导,达到他们的“兴奋点”。“内修”同样重要,指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声音偏小的教员全程依赖话筒,建议每次授课提前几分钟到达授课场所,确保话筒、扩音器处于正常状态;声音缺乏感染力的老师可以去学学科学发音,平时有空多朗读。我们推荐一个提高声音质量的微信公众号“郑老师的话”,身为传媒学院播音系主任的郑伟老师每天都有针对一定汉字的发音讲解并同步进行相关朗读材料推送,建议想美化声音的老师去关注,在专业发音老师指导下每日练习。为了使授课有趣形象,抓人眼球,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只要生动形象,“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有何妨?多数学生认为,教员授课时,过度的呆板、不苟言笑就是无趣,建议年轻教师平时多看多模仿相声、小品表演,做教学设计时多想想如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问题提出来,始终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只要学生爱听,乐学,自己怎么改变都心甘情愿。
(四)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的思想没有充分表达出来
这个问题对于参课人数超过百人的大班课学生来说尤其体会深刻。不增加分组讨论等环节,整个课堂沉闷,讲师疲惫,学生体验不深。但分组讨论时,由于人数多,每组必须限定组员的发言时间,学员有了好想法,常常还来不及详细阐明就被组长催着快点结束;在听同组其他组员发言时,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也限于时间压力没有机会去实时反驳、争论,也就难以碰撞出“思维火花”。课堂超过百人时,考虑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只能抽几个小组代表将观念阐述出来,其他小组的观念只能遗憾的憋在心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对策: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言、讨论。课后有问题利用微信群组这一“零散经验及问题的汇聚与分享”平台进行补充。
利用慕课、微课等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可以轻松解决学生发言时意犹未尽的问题。教师通过数字校园等平台提前将本堂课的视频资源介绍给学生,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观看。这样,课堂上的大块时间就可以用来提供学生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这种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直接教学,课堂时间策略性地用于集体或个性化互动。新教学手段的最大好处是使学生深入讨论的时间不再那么短缺,分组讨论时,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尽兴发挥。翻转课堂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不是全部,若在指定的时间用完后,学生仍然感觉有话说,怎么办?下课后想起了新的问题,想和老师探讨,又怎么办?我们用微信群轻松解决了这类问题。上课伊始,师生掏出手机,采用“面对面建群”的方法建立任课班级群组,通过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双方可以无缝对接,达到“课上学习时间有限,课下学习时间无限”,这招也有效的拉近了师生关系。教师也不用太担心线上时间不够用,在群里,大家发言踊跃,一名学生提问题,老师还没开口,就有其他学生抢着答了,老师只待最后评价一下就可以了。好的群成为了“零散经验及问题的汇聚与分享”平台。对于在群里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继续给予深层指导,或者拉入项目组进行实战锻炼。
四、结语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一给出了可行性建议。提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尝试多样的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尝试幽默教学,并使用启发性的“正念语言引导”。在组织互动教学时,尽量深入其中,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近缩小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愿意袒露心迹,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教师本人也要利用各种途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把给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讲授作为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最后,建议大课老师利用新教法、新媒体、新平台去解决课堂活动时间不够等现实问题,将线上线下活动打通,使老师教的带劲,学生学的尽兴,达到师生共进共赢的双重目标。
多管齐下助力大班课教学质量提升相关期刊推荐:《继续教育》(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国内继续教育培训领域的大型综合类期刊。报道国内外继续教育新动向及教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情况;提供有关招生考试信息;介绍科目指南学习方法、成才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