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5-06 08:27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业”地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扮演专业人员的角色,被要求遵守价值中立原则、保密原则、避免多重关系原则、及时转介等专业伦理。由于背景的非专业性和身份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伦理困境时常常感到焦虑、沮丧。为了解决这种伦理困境,辅导员应充实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增强专业伦理意识;应扮演好非专业者的角色,正视专业能力,觉察自身情绪,坚定“为”与“不为”,做好专业人员的助手。最为重要的一点,辅导员应始终将当事学生的福祉放在首位,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伦理困境;应对策略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经济、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压力不断加重,而内心脆弱、抗压能力低等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形势严峻。然而,目前高校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存在较大缺口,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危机干预需求。2017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校园危机事件应对”写入文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职责。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有着较为频繁的接触,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中坚力量。

  一、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及伦理要求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危及学生的生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于2005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在文件中强调了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工作实践中的新课题。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由于角色定位不准确、胜任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其在干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尤其是伦理困境。因此,探讨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寻求应对之策,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发挥其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急迫性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G.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个体在面对突发情况或者重大的生活逆境时出现的因资源或应付机制不足而导致认知、情感、行为的紊乱,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即为心理危机。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作用下,正经历着适应性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情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以及突发事件导致的多重压力,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是家里的珍宝,往往被保护得“不食人间烟火”,一方面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内心脆弱,抗压能力较低;另一方面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沟通,缺乏包容性。这些弱点使得他们在压力面前常常无所适从,表现出无力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刻不容缓。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

  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素养,掌握并灵活选用专业方法进行,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不具备进行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在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上将承担专业人员以外的角色。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爆发迹象。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负责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自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高校辅导员应该发挥朋辈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将班干部、同班同学、舍友都加以动员,及时掌握班级同学心理情况的最新动向。另一方面要能够在心理危机爆发的时候协助专业人员进行干预。高校辅导员应是最了解学生的群体,对于学生填报志愿、家庭情况、学习生活情况都应有着比较全面的把握。当遇到学生心理危机爆发或是危险情况出现的时候,要能够尽可能地帮助专业人员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

  (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伦理要求

  心理危机干预,一般是指对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当事人给予一种专业有效的援助,使其恢复心理平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具有特殊性的助人工作,不仅要求干预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其了解和恪守专业伦理,这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要求,更是增强干预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然而,一方面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无法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扮演纯粹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客观上陷入伦理困境;另一方面由于薄弱的心理学专业背景,其无法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咨询方法,主观上造成伦理观念淡薄。角色的多重性和专业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辅导员在实际干预过程中面对伦理困境时常常不知所措、进退维谷,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学生的安危造成极大影响。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的伦理困境及原因分析

  伦理,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和规范。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伦理则是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与他人互动时应遵循的规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价值中立原则、保密原则、避免多重关系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及时转介等[1]。辅导员由于其角色交叉、非专业性,在干预过程中极易陷入专业伦理困境,在价值中立原则、保密原则、避免多重关系原则上常常陷入两难,难以顺利实施干预。

  (一)价值中立和价值引导的矛盾

  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干预者与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专业关系中进行的,干预者面对的是具有人格平等权的相对人,干预者需要尊重当事人,不得随意评判当事人的价值观,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当事人身上。干预者保持价值中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当事人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获得自我价值感,有利于其进行自我探索,改善心理状态。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应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对其观点进行梳理、澄清,搁置是非判断,不对学生的价值观做评价,也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

  引发价值中立和价值引导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角色的多重性导致辅导员在对自我角色的认知提取时产生矛盾,其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常常在价值中立与价值引导两种价值导向中失去方向。一方面,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引路人,高校场域的特殊性、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份使得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不仅仅需要扮演纯粹的心理辅导者;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这一成长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个体需要的驱动下,其早期形成的价值观在新的实践尝试和价值选择中逐渐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慢慢形成。但由于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化程度的局限,其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认知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具有极大的选择性、流变性和可塑性。大学阶段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个性形成发展方向和行为选择取向。大学生自身特点要求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不能保持价值中立。

  (二)保密原则和保护原则的冲突

  保密原则是心理危机干预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干预者应恪守的较为重要的专业伦理。美国心理协会(APA,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认为守密是治疗关系的核心,因为人际坦诚交流的基础来源于相互间的信任,而在心理危机的干预中信任是以守密来保障的,保证彼此的信任与袒露内心,体现为“非经当事人同意,不得违愿与其家人有专业型接触”[2]。一般而言,被干预的对象大都具有隐私性的心理问题,一旦为人所知,将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自尊和社会形象,进而影响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但保密原则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在当事人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意图或行为时、有致命的传染性疾病可能危害他人时、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时、法律规定需要披露时[3],干预者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告知当事人保密后果的严重性。

  学生出于对辅导员的信任,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一般选择向辅导员寻求援助,但交谈内容往往是学生不愿公开的私密问题,大多学生在谈话开始前都会提出希望教师保密的请求,一般情况下,辅导员会答应学生的要求,为其保密。一方面,基于国家法律和职业伦理要求,辅导员有责任为学生的个人隐私保密,并告知学生保密原则;另一方面,保密是为了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没有顾虑地吐露心声,使得干预深入有效。但辅导员在遵循保密原则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

  造成这一冲突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辅导员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有时会遭遇第三方如领导、同事、家长的询问,他们与当事人存在某种保护或从属关系,在辅导员干预阶段向其提出知情等要求,由于尴尬的身份,辅导员迫于压力,不得不打破保密原则,或以案例报备的方式上报学校,或以电话或面谈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满足第三方的需求。第二,由于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等原因,辅导员在干预中不能准确地判断保密例外的情况,在保密和保护两种选择中难以抉择。

  保密原则和保护原则的冲突是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无法回避的一大伦理困境,是否该将当事学生的全部隐私告知学校、家长,在何种情况下保密例外,如何将学生隐私的暴露程度控制在最低,维护当事学生的权益等问题“折磨”着辅导员,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当事学生或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单一关系与多重关系的困扰

  避免多重关系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另一重要专业伦理。多重关系是指干预者与当事人之间除了单纯的咨访关系外,还存在其他具有社会、商业、情感等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或与专业关系同时产生,或先于专业关系,或晚于专业关系。研究表明,多重关系的存在会妨碍干预者的专业判断,伤害当事人的利益,影响干预效果[4]。因此,各国的行业伦理守则都明确规定必须避免多重关系的发生。

  产生这一困扰的主要是由辅导员本身工作属性以及专业知识欠缺带来的。首先,由于学校心理资源缺失,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无法做到多重关系回避,当事学生的辅导员常常作为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这样的咨询关系便不再纯粹。辅导员除了咨询师的角色,还承担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比如奖惩助贷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工作,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或者到达一定的目的,难免在咨询过程中有所顾虑或隐瞒。其次,由于辅导员心理学知识与咨询技巧的局限性,其在与学生沟通时选择自我暴露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或者出现对学生的同情等情绪,导致干预过程中出现移情、反移情的现象。

  这样的多重关系困扰在各个高校非常普遍,辅导员作为干预者虽然有其伦理操守,但迫于无奈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违背此原则,如此一来,学生的个人信息就不能准确客观地反馈至干预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便大打折扣。

  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高校辅导员伦理困境的应对策略

  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广泛复杂,其中伦理问题不可回避,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中更为凸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专业伦理对内规范着干预者的行为,维护其服务品质,对外有助于获得当事学生对干预者的信任。然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直接参与者,因其角色冲突、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在实际干预过程中不能恰当地运用专业伦理,集中表现为在可能违背价值中立原则、保密原则、避免多重关系原则时不敢贸然做出决定。法无定法,没有一成不变、刻板僵硬的伦理,在面对困境时不妨参考社会工作者工作伦理中的相关论述“你能做些什么,以使个人、社会和专业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小伤害”“既有效率、效果又合乎伦理”“考虑和掂量短期和长远的伦理后果”[5]。

  针对当前伦理困境,高校辅导员在干预过程中应综合考量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社会利益等各要素,时刻优先考虑当事学生的利益,在这一原则下准确定位,明晰自身角色,坚定“为”与“不为”;不断提升心理学专业素养,厘清专业伦理,提高干预成效。

  (一)遵循当事学生福祉第一原则

  当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陷入伦理困境进退两难时,应将当事学生福祉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始终以学生为本,保护学生的利益。

  在面对价值中立与价值引导的伦理困境时,辅导员不妨让沟通始于中立,落脚于引导。面对陷入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辅导员可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抒发内心苦闷,辅导员可适当地共情,及时澄清学生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行为轨迹,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在面对保密原则和保护原则的伦理困境时,辅导员面对当事学生、家长、领导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时秉持尊重、真诚、生命至上的原则。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辅导员有义务对当事学生的隐私进行保密处理,一般情况下未经学生允许不得泄露。在遇到职责要求时,应与相关方坦诚交流,说明原则,隐去学生的个人信息部分,将学生信息的暴露程度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当辅导员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判断其存在极端意图,了解到学生本人或者其他人可能因保密原则受到伤害时,与当事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分析保密后可能出现的后果,鼓励学生在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勇敢做出选择,让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应具备的责任与担当。在学生选择拒绝时,辅导员应客观理性地评估后果的严重性,尊重学生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应有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在当事人福祉第一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制定出最佳对策,将伤害降至最低。

  (二)做协助者而非专业者

  辅导员由于身份特殊性,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辅导员需在此过程中明晰自身定位,坚定“为”与“不为”,抽身于专业人员的角色认知误区,做好协助者。

  尽管辅导员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全过程,但作为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辅导员应扮演好协助者而非专业者的角色。心理危机分为潜伏期、爆发期、痊愈期三个阶段,辅导员的干预也应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在潜伏期需要全面搜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者。作为与学生接触密切的教育者,辅导员应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一般而言,学生非正常行为背后往往存在危机事件的可能,辅导员不能忽视此类问题。尽可能在危机事件前期妥善处理,消除潜在因素,防患于未然。在爆发期需要密切关注,给予支持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者。辅导员需全面了解当事学生的各种信息,并及时向专业人员提供解决心理危机的资源。同时做好与父母、领导、其他相关人员的安抚工作,协助稳定舆论导向,为当事学生塑造良好的环境。在痊愈期持续关注与跟踪,直至学生安全度过心理危机,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后期的关注者。配合专业人员做好当事学生的定期回访后续跟踪工作,避免当事学生及心理危机易感人群重新陷入危机。在这一阶段应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做好当事学生与专业人员的中间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论文作者:陈春霞

  相关期刊推荐:《高教论坛》(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西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类刊物。以高教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学术性论文为主,着重发表高教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密切结合高教战线各个时期重大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设有:院校长论坛、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高校管理、高校卫生保健、高校图书、师资建设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9759.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