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乃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芦笋雌雄异株,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嫩茎为主。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芦笋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摘要 通过引进3个芦笋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UC-157出苗速度最快,出苗率高。阿特拉斯在农艺性状、单株生育指数等方面表现较好。抗茎枯病能力冠军和阿特拉斯相差不大且明显强于UC-157。阿特拉斯表现最佳,最适合在黔东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芦笋;引种;比较;设施栽培;农艺性状;抗病性
芦笋是喜光作物,生长发育要求有充足的阳光。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 ℃,适温为25~30 ℃,高于30 ℃,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海拔高于1 200 m的山区生长缓慢,不宜种植[1]。凡pH值为5.5~7.8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值6.0~6.7最为适宜。适于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肥沃、保肥、表面不易板结的砂壤土和腐殖土,以土壤含水量14%较为适宜。需要注意的是芦笋田不宜地下水位高或涝洼或排水不良。一旦积水会造成芦笋根部腐烂死亡。对此,引进3个芦笋品种在凯里市舟溪镇农业园区进行引种试验及设施栽培。从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贵州省黔东南州芦笋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概况
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农业园位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 ℃,年日照时间1 068~1 296 h,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78%~84%。海拔高度在600~700 m。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透气性好,地下水位低易排水的砂质土壤。适宜芦笋种植,引种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前景好。供试芦笋品种有冠军、UC-157和阿特拉斯。种子均由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大棚规格6 m×20 m。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棚四周保留50 cm空间,小区面积8.4 m2(1.4 m×6.0 m)。芦笋2013年3月20日育苗,5月29日定植,株行距30 cm×140 cm,种植密度为每小区20株。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各小区管理水平相同。
1.3 试验方法
1.3.1 播种育苗。2013年3月播种。先用清水漂洗种子除去虫种、坏种后用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2 h,然后将种子浸泡在30 ℃左右的温水中60 h,每天换1次水,当种子有30%左右露白出芽后,采用营养钵育苗。生物有机肥和田园土按4∶1比例配制营养土,然后装钵,每钵播1粒种子,3个月后待苗高25~30 cm,有3~5根地上茎时即可定植[2]。
1.3.2 定植。5月移栽,之前将土深翻,施足底肥。试验选择30 cm高,有5根左右地上茎和20根左右的大苗定植。棚种3畦,行距1.4 m,棚四周保留50 cm左右空间。起苗前1 d苗畦先用水浇透,将苗带土起出,把小苗最细小的一个茎朝北方向,定植时沿畦按株距30 cm栽种,覆土后再浇1遍水。
1.3.3 田间管理。定植后发现缺株、倒株、死株要及时补苗,保证数量[3]。定植后5~7 d用薄水粪追肥1次,生长嫩茎后每15 d培土1次,共培土3次,使畦面成龟背形,利于排水[4]。之后每隔30 d追肥1次,共追3次。用量为施尿素12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顺垄开浅沟条施,施后覆土浇水[3]。定植后的芦笋苗小根浅,耐旱能力弱,应视天气状况和田间湿度适时浇水。每次施肥后一定要浇水防止烧苗。
1.3.4 病虫害防治。芦笋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立枯病、褐斑病、茎枯病,其中茎枯病、褐斑病较为严重;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甜菜夜蛾。芦笋为食用蔬菜,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农业防治。清园时把剪除的病茎枯枝、落叶、杂草、残花清除田外烧掉。病株要连根清除烧毁,减少病源,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笋田行间种植大白菜引诱病虫集等。
(2)化学防治。在不采笋期间每隔15 d定期用25%多菌灵400倍液、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5]。虫害防治方法用炒香的碎豆饼75 kg/hm2加碎青菜叶75 kg/hm2与敌百虫3 kg/hm2掺混均匀制成毒饵,在傍晚均匀撒入苗基部边诱杀[6]。防治甜菜夜蛾等取食地上部害虫时,选用低毒、低残进口农药,如吡虫啉、Bt乳剂防治。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生长旺盛期分别测量离地10 cm处最大茎粗及最高茎杆高度和第1分枝高度[7],计算各品种平均单株生育指数。并分别于播种后7、14、21 d记录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测量指标有出苗率、平均株高、平均茎粗、平均第1分枝高度、单株生育指数、抗茎枯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播种后7、14、21 d冠军的出苗率在3个品种中最低,为21.34%,出苗速度也最慢,表现最差。UC-157在播种后7 d比阿特拉斯出苗率高,到了14 d后相差不大,21 d后UC-157再次高于阿特拉斯。总体来看,UC-157出苗速度最快,出苗率最高。阿特拉斯次之,但差距不大,冠军最差。
2.2 农艺性状及单株生育指数
从表2可以看出,阿特拉斯平均株高、平均茎粗和平均第1分枝高度3项指标均高于UC-157和冠军,说明阿特拉斯的产品形态标准高于UC-157和冠军,农艺性状阿特拉斯表现最佳;冠军平均株高比UC-157高6.26 cm,平均第1分枝高度比UC-157高0.68 cm,而平均茎粗UC-157比冠军粗0.05 cm。从农艺形状无法客观评价冠军和UC-157的优劣。从单株生育指数来看,阿特拉斯、UC-157、冠军的单株生育指数分别为574.75、572.61、543.61,据此预测第2年的产笋量,发现阿特拉斯>UC-157>冠军。
阅读期刊:《中国瓜菜》
《中国瓜菜》(原《中国西瓜甜瓜》)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技术性期刊,1988年创刊,2005年第4期起改现名,改刊后将报道范围从单纯的西、甜瓜扩大到整个瓜菜行业,在突出西、甜瓜原有的特色和优势,继承刊物多年形成的传统和风格,保持西、甜瓜行业科研、生产和产业发展平台的基础上,及时报道蔬菜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最新科技动态,促进我国瓜菜业的全面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