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退海的盐碱地,可以说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地质环境, 特殊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的植被主要以耐盐植被为主。 柽柳、碱蓬在这里分布广泛,是该地区的代表性植被。 这两种植被不仅耐盐能力强,而且长势也很旺,当地的人们大都利用它们来改良盐碱地。 本文将探索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 碱蓬群落下土壤 pH、电导率、全盐的剖面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充分认识该地柽柳碱蓬群落下的土壤状况, 从而为改善该地区的盐碱地,保护湿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土壤;pH;电导率;全盐
1、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择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柽柳林场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的具体位置为 37°45′N~38°10′N,118°39′E~119°7′E,该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夏季天气炎热,降水频繁,冬季气温会在零下,比较寒冷,并且降水较少,比较干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是 12.1℃,年平均降水量为 552 mm,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 7、8 月份。这里的土壤主要是盐土,因此生长有大量的柽柳、碱蓬等耐盐性植物。本文将从该地区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研究。
2 分析项目及方法
3 土壤 pH、电导率、全盐的剖面分布特征分析
3.1pH 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柽柳—碱蓬群落下各层土壤的 pH 的范围在 7.74~8.26 之间,各层土壤的 pH 均大于 7,各层土壤 pH 的平均值为 7.996,依据表 3 土壤酸碱度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知道,研究区域的土壤属于典型的碱性土壤。从表 2, pH 在剖面上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 0~10cm 的深度,pH 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并且在 5~10cm 土层 pH 最大,从 10cm 往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pH 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来看, pH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也只有 0.5,所以 pH 在剖面上是比较稳定的,变化不大。总体来说,研究区域的土壤属于碱性土壤并且 pH 在剖面上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该区域适合耐碱性的柽柳、碱蓬等植物的生长。.
3.2 电导率和全盐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从表 2 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电导率和全盐在土壤剖面上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用相关性系数函数计算得到这两项的相关性系数接近 1,进而充分证明了电导率和全盐在剖面上的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它们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的含盐量越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就越大,从而所测得的电导率就越大。
通常认为,土壤的含盐量在 0.6%及以上时就为盐土,根据表 2 可以看出各层土壤的全盐都在 1.09%以上,平均值为 1.52%,说明研究区域土壤为典型的盐土,盐渍化特征显著。该区域只能种植耐盐植物的,大量研究表明种植耐盐植物有利于改善盐渍化土壤,因此,该区域柽柳、碱蓬群落的生长对改善土壤的盐渍化有良好的作用。
从表 2 可以看出,0~5cm 的土层土壤的全盐是最高的,5~ 10cm 的土层全盐含量最低,0~10cm 土壤的全盐量变化较大, 10cm 向下土壤的全盐含量变化不超过 0.5%,总体上看,表层土壤的全盐量大于下层土壤。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海水浸渍使土壤表层积聚大量的盐分,再有水分蒸发,下层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离子随着毛细水上升到土壤表层,在土壤表层积聚造成表层土壤的含盐量较大。而造成 5~10cm 土层土壤的含盐量较低的原因应该是柽柳、碱蓬这些群落的根系吸收了这些土层中的营养盐离子导致这个层面土壤盐分的下降。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柽柳碱蓬群落可以改善土壤的盐渍化。因为含盐量和电导率的相关性系数接近 1,土壤电导率是随全盐量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以上也解释了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
结语
通过对 pH、电导率和全盐的分析得出,黄河三角洲湿地柽柳碱蓬群落下土壤属于盐碱地。pH 在剖面上的变化幅度不大,每层土壤的 pH 均大于 7。全盐的含量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电导率的分布与全盐的分布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该地区适合耐盐碱的植物生长,而且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可以起到改善该地区土壤的作用,笔者认为除了柽柳碱蓬之外,可以引进更多的耐盐碱植物,选择根系较浅的植物更能改善表层土的盐碱度,并且可以防止更深层次的土壤盐碱度,从而逐渐改善该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并进一步保护并改善该地区湿地的生态环境。
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剖面理化特征分析相关论文期刊推荐:《土壤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48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含英文摘要、图、表和关键词)核心科技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土壤科学及相关领域,如植物营养科学、肥料科学、环境科学、国土资源等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