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眉山市岷东新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

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眉山市岷东新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3-06 09:27

  摘要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功能服务水平。

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研究——以眉山市岷东新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

  关键词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游憩功能;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法

  0 引 言

  城郊游憩休闲方兴未艾,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绩效并尽可能减小对自然的破坏,为业界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共同关注。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生态资源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1],游憩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可否相得益彰,以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为载体,在保障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引入游憩活动,形成自然过程生态服务与游憩休闲功能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1 相关研究回顾

  1.1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服务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健康综合效益发展的生态学框架[2]。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策略及政策。在规划实践层面的方法也限于空间系统[3-4]、雨洪管控[5-6]、灰绿设施结合[7]等方向。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维护人的多种利益而相互连接的公园和绿地系统;其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栖息地的自然保护网络[8]。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9]。目前广泛承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是MA工作组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2005年)》中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个类型: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10]。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理论[10]、价值估算[11]与分类评估方法[12],对在规划实践中实现服务能效提升的方法,尤其是与游憩系统功能融合方面的研究较少。

  1.2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生态服务多目标复合

  城市过程与外部非建设用地承载的生态过程割裂,一边是城市有机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昂成本,另一边是外围农田因缺少有机堆肥和水源而大量使用化肥和洁净水源,以程序与总体目标方向管控为表征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地方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由于作用层面的限制,在思路与技术方法上无以规定应对性措施,需要专项规划及对应的编制办法针对性解决。对此,发达国家采取了以保护公共福祉(publicgoods)的多目标(multipleobjectives)为导向,与专类法、专项研究及专门机构管理对应衔接的专题研究与专项规划应对措施,如美国针对物种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法(ESA)、环境质量管理条例(EQA)、环境评估报告(EIR)护航,制订生境规划(HabitatConservationPlan),流域保护规划(WatershedConservationPlan)等专题规划,并作为先决条件融入地方总体规划。欧洲的农林计划(FarmWoodlandScheme),加拿大的自然遗产研究及规划(NaturalHeritageStudyandPlan)等。

  1.3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游憩服务潜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13],同时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是可以通过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落实的[14]。生态服务功能的实现是绿色基础设施用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内生动力。绿色基础设施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四大功能系统的转化而形成巨大的环境效益,并最终为城乡居民提供环境、社会、经济、资源综合福利[15]。

  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又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成为生态旅游的吸引点,具有一定的游憩价值和游憩机会[1]。吴必虎在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中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也能对环城游憩带网络结构做很好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无论在理论方面与实践方面都能得到很好地协作[16]。可见,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具有较高的游憩服务价值潜力;同时,绿色基础设施用地是游憩价值实现的基础与空间载体。从满足游憩需求的角度指导绿色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有助于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空间资源在保护中的利用,并优化城乡空间品质,实现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增值效益。

  1.4生态服务与游憩服务功能整合的可行性

  李开然指出绿色基础设施强调自然保护与人类建设开发之间的协调和互利,以及与人为设施之间的协调互动[17]。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与传统资源保护研究不同,绿色基础设施更提倡以较为主动的方式去建设、管理、维护、恢复,甚至重建[18],是以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式寻求土地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精明增长方式[19-20]。基于这种积极保护、主动利用的价值导向,生态服务与游憩服务功能的整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生态服务功能作为绿的基础设施用地的基础价值,是游憩系统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游憩功能的植入体现了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增值效益。将二者整合有助于实现生态、空间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发展路径,推动城乡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的应用和启示

  2 研究对象与目标

  2.1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内涵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内涵,其用地空间体现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一定程度的建设特征。由此,本文认为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包括:城市开发边界以内、城市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广大区域,以城市周边生态绿地、绿楔和重要的生态廊道为主体,同时也包括相对分散的建设板块、村镇空间、基础设施用地等。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构成了城市周边的“背景”空间部分,为城市主体提供着重要的生态服务与支撑[21],呈现出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高度融合的边缘效应,并深刻影响或制约着城镇的开发边界、空间格局与环境品质。

  2.2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研究目标

  绿色基础设施是整体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完全建立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础上的。同时,绿色基础设施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与空间载体[22]。绿色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保护战略,它是一种将环境保护、城乡发展、基础设施规划、精明增长等一系列理念融入生态保护的方法,是一种兼顾各种利益的方法,在多利益主体参与的情况下,就规划的价值和目标达成一致,进而指导土地利用[23]。

  在这种系统思维的指导下,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彰显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体现游憩功能增值效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基于绿色基础设施“主动实施式”的保护与利用理念,整合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所承载的自然、社会与经济过程,实现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生共荣,整合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环节与生态保护建设、地域环境特色塑造社会文化环节[24],有利于实现城乡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

  2.3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构成及生态服务关联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主要研究对象为城郊区域土地,该区段不属于城乡规划体系的重点管控范围,故应主要参照国土土地利用分类对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构成进行分类研究,并将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与四类生态服务功能的分类关联,结果如表1。

  3 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规划

  通过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类生态服务功能与游憩功能的整合,形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系统,实现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良性互动,落实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生态保护效益,催化内生绿色产业,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强化游憩服务功能,最终达成提升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规划目标(图1)。

  3.1支持服务与游憩功能整合

  3.1.1支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内在关联

  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是保证其他三大服务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是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和功能的根本要求,也是游憩增值效益体现的前提。绿色基础设施的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养分循环、土壤肥力保持、保护和维持自然循环等,支持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实现主要依赖于生态要素(水体、植被、地形要素等)以及生态空间(自然及人工生态斑块、廊道)的维护。同时,这些生态要素本体具有极高的游憩观赏价值,生态空间与游憩系统空间也具有高度关联性,可转化为游憩系统的相关功能要素与空间。故融合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支持服务与游憩功能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实践意义。

  3.1.2支持服务与游憩功能整合途径

  绿色基础设施支持服务与游憩功能整合强调维护生态系统整体价值及平衡自然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生态价值、网络中心区作用;主张不要将土地保护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起来,而是要为城郊土地利用绩效提升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空间框架。

  以规划范围内资源本底为基础,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网络,优先确立生态用地总体布局,将生态用地的概念贯穿游憩系统规划之中,通过生态用地与游憩及设施用地的耦合,达到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土地资源复合利用的目标,以此实现生态服务能效提升及游憩功能的彰显。

  3.1.3用地系统规划方法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识别并保护规划范围内的重要湿地、林地、水环境、鸟类栖息、人文景观及城乡联通关键生态斑块(图2),根据类别及保护要求分别提出建设引导策略(表2);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生态用地、游憩用地及服务设施用地为载体的空间廊道体系(图3);形成以现状林地、草地、水系为基础的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用地布局的生态廊道空间系统。

  将游憩系统耦合于生态廊道空间网络,将生态用地布局中对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结构性控制作用的河道、成片林地、环城公园带、重要的水源地、湿地等生态关键区和生态敏感区转化为游憩系统中森林公园、白鹤栖息地、动物保护基地、净水示范基地、湿地公园等游憩功能用地,引入适度的游憩活动(表3),在保护的基础上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同时也以游憩空间的形式保护了关键生态空间,在维护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生态支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游憩服务增值效益。

  3.2供给服务与游憩功能整合

  3.2.1供给服务与游憩功能转化

  生态系统的供给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或提供人类所需的产品,包括食物、清洁水源、材料及燃料等。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供给服务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生产性空间的维护与产业产出。将农林产业与游憩系统融合,形成体验式农业、采摘果园、湿地科普、花卉观赏等郊野游憩项目,进而实现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供给服务与游憩功能的整合。

  3.2.2供给服务与游憩功能整合途径

  根据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生态特性与相邻建设组团功能特征,确立绿色产业布局结构,催化绿色基础设施用地内生绿色产业。结合农林服务与旅游服务两大主要功能,依托公益性建设用地与经营性建设用地,引导产业用地规划。通过农林产业用地与旅游产业规划的融合,有序组织城市空间拓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用地[25],彰显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的同时提升用地经济社会效益。

  3.2.3用地系统规划方法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用地的绿地产业布局依托农林服务产业与旅游服务产业两大产业集群实施。根据资源现状特征,引导两类产业既有主题分区也有功能融合,实现绿色产业效益增值。

  在农林服务产业区,应整治农业用地,推进坡地退耕还林,维护丘间平坝农田。结合现状布置粮经生产绿地、蔬菜生产绿地、林果生产绿地与苗圃生产用地,同时在的这些用地中布置开心农场、果园茶山采摘等农林体验项目,提高经济和游憩功能效益(表4,图4)。在旅游服务产业区,依托林果、特色种植等用地构筑“农业—自然公园”,结合林带组织林荫游览道,形成宜农宜游的农林景观格局,营造特色旅游产业,最终形成农业及游憩服务业用地布局规划(图5),并拟定观光、游憩项目库。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614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