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3-19 09:28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地质矿产和矿业发展存在的四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主动将矿业发展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格局中,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着力点,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五位一体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作岀了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基本路径。201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成为我国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矿产资源是发展之基、生产之要,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矿业健康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地质矿产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跟不上”: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地质矿产行业发展大而不强,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发展水平跟不上;二是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越来越高,国际矿业资本运作和全球资源掌控能力跟不上;三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多样化深入发展,地质矿产转型发展和产品服务创新跟不上;四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地质矿产领域绿色发展水平跟不上。

  新时代,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应主动将矿业发展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在这个大布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工作。

  1从经济建设角度分析矿业发展

  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矿业经济体系。

  1.1建立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相适应的矿业发展空间布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和约束下,持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快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矿业转型升级发展,科学引导“一带一路”国内沿线优势矿产资源集聚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矿产资源互动合作,合理控制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1.2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

  以战略性矿产为重点,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环境制约和市场供需,分行业分矿种制定差别化开发利用政策导向,建立既合理保障市场需求又适度从紧的总量和强度调控体系。同时,以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等资源富集区为重点,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探索研究制定区域矿产开发利用上限和强度。

  1.3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构建现代化矿业产业体系

  按照“探采选冶加”五位一体思路,打造特色矿业产业集群,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大力发展“矿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制造、现代建筑服务、现代物流、地质旅游、金融服务、互联网经济等现代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矿业领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形成以大型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资源开发格局。

  1.4深度参与甚至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技创新

  创新勘查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精细勘查、绿色开发、节约集约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矿山,大力发展"互联网+矿业”。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

  1.5深化改革,提升矿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进矿产资源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建立现代矿业市场体系.增强国内矿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1.6推动形成矿业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聚焦六大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使我国资源合作由“碎片化”走向“整体化”,形成相互支持、互为牵制的多层次、多平台的合作格局。

  2从政治建设角度分析矿业发展

  2.1始终将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资源保障,是经济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目前,我国主要矿产的大多数为净进口,并有不断扩大之势。未来一个时期,我国资源工作的总体目标依然是资源保障°一是立足国内,稳定资源勘查开发投入,保障一定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资源外交,整合资源、经济、金融、资本、贸易等多方面手段和力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建立矿业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资源保障。

  2.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资源开发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各项工作中,我们应自觉运用这一宝贵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应尊重群众尤其是矿区周边群众对资源开发的意见建议。在藏区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资源,要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以“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历史担当,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的相互关系。坚持矿产开发与扶贫相结合.支持贫困地区依托特色矿产资源优势,推动资源开发、地质旅游等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补齐小康短板。

  2.3提高矿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与现代化矿业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中央、地方权责分配机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坚决破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市场真正感受到办事方便,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自由的矿业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决策机制,在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标准、政策制定中,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机制,做到没有两个以上的规划方案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调研的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研究的不决策。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听证会,听取相关利益群体意见建议。

  3从文化建设角度分析矿业发展

  矿业文化既是引领地质找矿突破、保障地质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矿业发展应当更加重视传承发扬传统矿业文化,在实践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矿业文化新辉煌。

  3-1继承创新传统优秀矿业文化

  传承发扬好以“李四光精神”“三光荣精神”“铁人精神”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在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中国特色矿业文化。

  3-2积极推动矿业文化资源产业发展

  地质工作本身具有文化价值。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给人类留下了地质景观、地质剖面、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址等丰富且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地质资源,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及周边具有较高旅游、科普、生态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798处。在城市建设、区域发展中,积极推动建设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开发和建设,加强地质文化科普宣传和科普基地建设,增强城(甸匕賓圾情报'---------------------------------—•乡发展的自然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

  相关期刊推荐:《国土资源情报》月刊是国土资源部主管、部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主要围绕部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宣传宏观政策,报道技术动态,交流建设经验,传播信息知识。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在线编辑老师。

  3.3高度重视矿业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是行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制订和执行的微观环境。为了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的九方面基本条件,其中关于企业文化的要求有三方面:一是企业应创建有一套符合企业特点和推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文化;二是拥有一个团结战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企业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三是企业职工文明建设和职工技术培训体系健全,职工物质、体育、文化生活丰富。因此,各矿业企业,尤其是大型矿业集团,应当打造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示范引领相关企业和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4从社会建设角度分析矿业发展

  4.1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促进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比例进一步向原产地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对开发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

  4.2推动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矿山企业与矿区群众利益共享机制,吸纳本地劳动力,投资当地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开矿一处、造福一方,开发一点、保护一片,矿地和谐、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4.3增强公益性地质产品服务供给

  推动信息技术、地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基础地质调查数据汇聚、共享与更新机制,建设国家地质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多元信息服务产品,促进地质矿产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推动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制度对接。积极培育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引导信息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企业、公众和其他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提供公益性地质矿产信息服务。

  5从生态文朋建设角度分析矿业发展

  5.1推动传统地质工作转型

  树立新时代的地质资源观,强化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建立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民生地质等新型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对地质资源、环境、空间、权属、灾害等进行全面调查;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二维走向三维,从现状调查走向动态监管,从资源调查走向产业开发。

  5.2统筹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内不再新设矿业权,已有矿业权依法有序退出。依法划定管理好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为矿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安全保障留出合理空间,形成“有人负责貌美如花,有人负责赚钱养家”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在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下,继续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

  5.3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一是坚持生态保护第_、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推进绿色勘查,尽量减少地质勘查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扰动。二是将绿色发展贯穿于矿山规划、建设、运营等全过程,以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重点矿区等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的绿色矿山建设典范,努力构建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按照打造亮点、突出典型的思路,推进特色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引领、结构布局优化、“互联网+”矿业、资源环境协调、加快管理改革、资源惠民利民等主题示范,打造一批典型示范样板,带动引领中国特色绿色矿业发展。四是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的地质环境和修复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

  5.4积极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质矿产工作发展阶段,当前重点聚焦以下五大地质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以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科学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布局,发挥地质调查在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实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把宝贵的地面空间尽量留给居民生活和生态使用。二是积极推进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增强区域能源供应安全弹性。三是坚持取水补水相结合,合理定位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地下水功能定位,促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海绵城市和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建设。四是树立工程渣土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五是合理开发特色优质土地资源,引导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扩大绿色食品供给。

  6结语

  本文以上内容中,笔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方面探索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但是实际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方面之间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在今后工作推进中,应坚持系统思维,深化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将矿业发展纳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矿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6267.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