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5-06 09:14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2019年8月19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应当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整体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迎来新使命、新挑战、新任务。

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坚定不移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基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农业也正加快由传统向现代升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意义尤为重大。

  一是产业形态新变化对农民素质提出新要求。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国流转耕地面积5.12亿亩,37%的耕地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规模化,覆盖农户近400万户。专业化生产加快,品种专用、生产定制、标准严格、流程规范的生产形式日益普遍。融合化发展成趋势,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融合化发展不可逆转,农民素质提升必须跟上步伐、与之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农业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是农村社会新变化对农民素质提出新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更要关注农民生活、农村生态。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门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农村基础条件改善、村民自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包括农民体育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都比以往更加需要专门人才支撑。笔者在各地调研,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村缺人才、缺干部、缺能人,缺少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来发挥引领、支撑、服务作用,不少工作难以在农村真正落实落地。

  三是农业从业者新变化对农民素质提出新要求。一方面,2018年我国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53岁,比十年前提高6.8岁,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确保有人种地、有人兴村,必须加快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通过提高个体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应对结构性变化的挑战。同时,对于土生土长的青壮年农民,他们担负着农业转型升级的新使命,更加需要依赖有效的组织来充分对接市场,亟需创新培养形式,把他们培养成市场化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返乡下乡创业热潮方兴未艾,返乡人员总量达到740万人,年增速超过100万,成为农业劳动力的重要补充,迫切需要帮助他们熟悉农业产业特点、补齐农业知识短板,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人才回流农村。

  促进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是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关键之举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村的主人、“三农”的根本。高素质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渴望,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质增效,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高素质农民培养目标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真正以农民为主体,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加快形成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与农村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教育培训重点任务。主要是三个“着力”。要着力提升教育培训质量。突出培训重点群体,主要面向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青年和产业扶贫带头人等对象,强化学员遴选,坚持因材施教,推动分层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培训,提高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大力发展涉农职业教育,深入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万基层组织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社会事业带头人,打造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强化评价与考核,把农民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助力农民成长、成功、成才为最大成绩。

  要着力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优质资源集聚机制,高素质既是培养对象的标准,也是对教育培训资源的要求,要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开放心态,统筹各类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实现在产业链上、在生产实践中推进人才培养。加快形成分层次培养机制,部、省、市、县各级都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分层培训的新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差异互补的立体化、多元化培养体系。建立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探索培训时长、学分、证书转换互认,畅通各层次教育培训渠道,实现“两条腿”协调同步。

  要着力夯实巩固基础支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建设,使用好云上智农App,推进在各省各地落地对接、推广应用和拓展开发,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加大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力度,助力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加强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加大师资轮训与知识更新力度,培养一批来自院校接地气的理论教师和创业导师,培养一批来自推广队伍的产业技术讲师,培养一批管理干部成为政策宣讲师,培养一批生产一线带头人成为实训讲师。打造精品教材,加强音视频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学习资源开发建设,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推动制度建设探索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典型,像江苏昆山、陕西宝鸡、四川崇州等地,近年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定向政策扶持等制度创新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好做法要坚持、好模式要推广。

  努力开创高素质农民培养新局面

  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责任,要集众智、汇众力,努力开创高素质农民培养新局面。

  一是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担当、强化领导,推动多部门共商、共管、共建,在制度探索、财政投入等方面形成合力,履行主要职能、强化协调保障,凝聚多方面资源力量做好这篇大文章。

  二是拓宽工作平台载体。着力做好“全国十佳农民”、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的遴选资助和宣传推广,树典型、立品牌,带动农民全面发展。打造好发展报告、发展指数、“十大宣介”等“五张名片”,持续办好发展论坛。充分利用全媒体手段优势,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新风采新面貌,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主动支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理论研究支撑。随着农业产业形态、农民组织形式、农村治理方式等深刻变化,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将更加拓展、内涵会更加丰富、机制要更加灵活,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智库建设和理论研究要跟上。2018年部里组建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央农广校成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和示范,各地也要加强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工作规律等方面研究探索,为政府决策和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相关期刊推荐:《农村工作通讯》(半月刊)1956年创刊,是国内最权威、历史最悠久的指导农村工作的期刊。主要设有:权威论坛、专题报道、特稿、新视点、热门话题、政策咨询、市县论坛、信息广场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667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