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整合是现代信息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凭借精准识别技术、一条龙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广大消费者的兴趣支持,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也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
【关键词】:农业 信息技术 精准识别 互联网
一、前言
我国互联网发展规模日趋强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手机电脑更是普及全国各地甚至深入到农村各家各户。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农民对信息利用率不高,无组织、无技术、无渠道,多数农民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给自足,还有少部分农产品以低价出售。目前,比较新型的农业主要是大规模的蔬菜水果类种植批发、生产、销售。再者生态农庄的实际消费者是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巨大压力的上班族渴望寻找一个没有压力,接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态农庄指主要用来提供服务和娱乐场所,集观光、体验、餐饮、民俗文化等的农业旅游经济。将农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就是解决一系列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农业与互联网信息应用结合度较低
①我国当前农业信息发展较为缓慢,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的水平较低。农业种植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种植户较少,大多是传统的农民,没有将互联网带来的农业种植技术信息有效应用于农产品的种植中。农产品种植户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农业种植技术,这种技术与先进的农产品种植技术相比在质量和产量方面都有所不足。此外,传统种植技术在农产品的种植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给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②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程度的提高,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食品的安全问题得到了重视。虽然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产品,但是总体上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了解以及绿色农产品的普及程度依然较低,影响着农产品种植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程度。
2.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潜在优势
农产品种植户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对种植技术进行改善,也可同过互联网对种植的农产品在网上交易平台进行销售。随着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一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种植户已经采用了通过网上交易平台进行销售的售卖方法。如在安阳市林州的调查中发现,有的种植户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售卖自家通过大棚现代化种植的番茄。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设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报道的范围是:国内外农村科技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本团队的1000份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互联网发达的城市,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从网上交易平台购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3.惠农政策的实施
传统的农民种植户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较为重视的是农产品带来的效益,而在种植过程中缺少农业与信息化的结合,没有采用绿色的、先进的种植技术。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对农业种植技术的改善,被调查者认为资本限制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同时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有无政府的资金支持以及是否有成功案例存在。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前期需要政府对农民的大力扶持。
三、我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农业生产技术低下,研究平台与推广体系不完善
农业技术在生产方面缺乏大量的关于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大限制了我国有机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过去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方面,却没有具体的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支持计划。国内大多数生态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上属于化学农业模式的改良版,仅是把原来模式中的投入物由化学物质改为环境友好的生物物质,其核心就是“换”和“打补丁”。
2.农业生产组织管理落后,营销质量低下
在我国尽管农业生产营销方面许多小农户通过某些模式被公司组织成生产者群体,但是这些群体是松散的,农户无法理解有机产品的真正内涵,只是受到经济方面的吸引而与公司进行合作,导致有机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有机产品营销方面小规模的农户处于市场的不利地位,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当中,使得有机产品市场具有鱼龙混杂、管理混乱、价格昂贵等诸多缺陷,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有机产品的信任。
(二)农业资本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私人投资不足。因为我国农业机械只在部分生产环节使用,其利用率比较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资源却在逐年减少,生产规模的扩大受到限制,边际报酬递减;加之农业生产流通特有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投资周期长,导致农业的生产和流通呈现出低效率的特点。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产品易腐易损;小农经济家庭分散经营,风险承受能力低,技术创新和推广动力不足又使得农业生产和流通具有较高的风险。
2.财政支持不足。农业的弱质性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国家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支持那些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但外在效益显著的项目,以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四)農民生活负担重,农业生产水平低
由于各种税收负担、社会负担和价格负担过重,农民往往增产多,增收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利润微薄甚至亏本,致使务农积极性下降,其直接结果一是农民不愿意承包土地,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迁徙,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二是对农业资金和活劳力投入减少,具有明显的补偿性和滞后性。
四、创新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打破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模式上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示范园网络。
(一)生产形式
1.从单一的工厂化到规模整体化:整体规划种植农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农民和龙头企业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2.远程智能农业监控:通过在农业生产现场搭建“物联网”监控网络,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的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规则,对现场各种农业设施设备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海量数据采集与精准控制执行。
3.农产品标准安全与信息化生产:将农业生产从以人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变革为以数据为中心的现代模式。同时着眼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加强对农業污染的治理,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帮助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实现产品防伪鉴真,并精准获取客户分布数据。
(二)发展模式
1.农业消费新模式:农业公园。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
2.农产品营销新媒体:认养农业。只需在手机上安装APP终端,就可以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行24小时监控。基于新媒体发展这一新的销售模式,开辟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线,这种新的营销媒体也能够使消费者自己进行网络操控来进行种植,使消费者得到新的体验。
3.休闲农业新模式:文创农业。将传统的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这就是文创农业。文创农业是一种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特色的一种农业,差异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农业。每一个的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这样能够让不同的地区发展独属于自己的带有自身特色休闲化农业。
4.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不仅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也有助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总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和影响长远的大事。——论文作者:吴德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