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关键词:规划;利用;研究
9月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确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严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类学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这个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
1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土地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性布局和统筹安排。它是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以利用为中心,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做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是∶编制规划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提出问题报告书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规划的协调论证;规划的评审和报批。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是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成果的文字说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方案说明。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资源分析、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导言、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各部门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地域和用地区的划分;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规划方案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规划方案事实的可行性论证等。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指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统计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农区以村(大队)、农林牧渔场以分场队),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需1∶1000、重点林区1∶25 000、一般林区1∶50000、牧区1∶500或1∶1000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像平面图。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以及变化了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以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3 如何规划体系
在规划体系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大多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乡规划、都市计划等联系在一起,并没有形成像我国相对独立的国家、省、市、县、乡完整的五级规划体系。通过研究发现,各国及地区在规划体系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大致维持三级制,即全国性(或全地区性规划、区域性规划和地方性规划。在这三级规划中,最重要的且与民众最有直接关系的为第三级的地方性规划,其法律效力对民众具有直接约束力,在规划层次上相当于我国的县、乡级规划,而其上位规划多属规范性、纲要性规划,对民众一般并无直接约束力。因此,研究我国县、乡级地方性规划中土地资源微观配置问题对科学编制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其有效性、合理性、可实施性意义重大。
微观经济学提出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各种资源之首,土地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对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社会安全意义重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运行效率,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期刊推荐:《世界地理研究》(季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土地资源配置意味着在相同投入(土地数量)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地价总和),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在土地资源的用途配置与市场需求模式完全吻合时,经济效益达到最优状态。由于外部效应等市场缺陷的存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所谓的最优状态,因而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公共干预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伴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按照WTO规则运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地区分工的打破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必将做出新的调整必须与各类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相适应利用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机遇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潜力尽可能地扩展发展的空间促进经济的增长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在这一全新的变革当中,对中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的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经济学这一学科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深刻和广泛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迫切。
4 国外土地规划的经验模式(1)美国模式
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和规划;其规划形式包括城市和大都市规划联邦州和区域规划以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从规划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三大类(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用地增长管理规划)和六个层次(国家级、区域级、州级、亚区域级、县级和市级);从规划内容看,一般包括7个要素∶土地利用形式(公有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交通、居住地、空旷地(绿地)、保护地、安全设施和防噪音污染;规划总的规划思想有三种∶保护农业用地、控制大城市扩大用地规模、保护森林及生态系统。
(2)日本模式
规划分为全国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和市镇村规划三级;在都道府县范围内,还要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规划,主要内容有∶确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方向、按照城市、农业、森林、自然公园、自然保护的五种地域类型进行土地利用区划。除了上述两个规划外,还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使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是以土地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土地利用的微观调控,着重于宏观的直接调控,间接实行微观调控。
(3)英国模式
规划分为四级∶国家级规划(规划政策指南)、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指南)、郡级规划(结构规划)和区级规划(地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大多依靠制定专门的法律,主要控制手段为土地用途管制或规划许可。
(4)前苏联模式
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规划两个体系共同发生作用,有计划地利用土地;土地规划分为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两种;土地规划分为企业间土地规划和企业内土地规划;适宜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为基础;对士地利用活动的具体组织比较详细,着重为微观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但在宏观的调控上缺乏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被详细的规划所固定,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出台,为今后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国家掌握真实的土地资源数据、全面摸清土地资源利用家底、为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乃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作者:秦丽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