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属于水系统与自然环境能量、物质交流的重要媒介,关系着城镇的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们对河道景观、人文和自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河道生态治理逐渐成为改善河流水体环境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方法。因此,未来的河道整治中必须引入新的治理理念,将保护水生态系统、改善水体环境、注重水质提升与传统的河道整治技术相结合,增强城镇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整体景观效果。
关键词:河流生态;技术措施;生态治理
1生态河道的概念
生态水利考虑系统平衡法则,从自然的角度依据生态学原理建设工程措施,通过构建水系统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利用水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生态河道可以将人工改造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在营造良好生物群落的同时满足人们滨河宜居的生活需求。因此,强调营造自然的河流系统环境及多样性生物群落为水环境修复与河道生态整治的根本要求,最大程度的减少硬化与人工渠化措施,对河道侵占和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运用河流生态环境系统来改善、修复水环境和自净水体,从而构建可持续良性循环与人水和谐的河流系统。
2河道综合治理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在针对于河道实施综合化治理的过程当中,要求进行准确合理科学规划,首先,要对河道的整体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障充分的了解河道内部的生态状况。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到两岸上下游生物实际的分布状况,之后,对此进行统一化设计工作,要切实的在生态建设过程当中保障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完善。
2.2改善性原则
在当前针对河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改善性原则,改善性的原则主要就是指在综合整治的基础之上对于生态建设进行完善,不仅要对于传统泄洪、灌溉等设施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而且还应当设置相对合理及科学生态技术指标。针对目前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应当将重点工作放在水质上,同时要针对于生物生存状况进行集中化改善,并且要对于景观整体布局实施改造和完善。
相关知识推荐:水环境方面的核心期刊目录
2.3美化性的原则
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河道实施治理的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美化性的原则,根据从水底到两岸以及从下至上的顺序来对河道实施治理,另外,在堤坝修复、清淤以及河岸护坡等过程当中要充分展现出美化性原则。比如,对水质进行改善是一种美化措施,构建河岸景观同样是一种美化措施,所以,针对河道景观进行改造过程当中,要充分融入美学思想和观点。
3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3.1河流护岸生态治理
城镇河道的生态治理使河流护岸在水体与陆地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边缘效益,河流的变化将会直接体现在护岸上。在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在河道护岸的建造方面,人们更关注的是护岸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这种情况下,护岸建设时多选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在陆地与水体之间起到了隔离作用,导致河岸生态功能难以实现,且这些护岸的使用使得河流的自净化能力、生态恢复能力较弱,河道常常面临着严重的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消失等问题。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河道护岸需要关注生态效益,从生态性的原则着手。首先,对河道两侧的岸坡实施必要的修理;其次,应用格宾网护岸。在这种护岸下,金属丝编成的网眼网笼中填充了块石,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柔韧性、透水性与抗冲刷能力,能够在河道生态系统中发挥其生态功能。此外,这种生态护岸结构下,还可以进行植物的种植,而这些植物对边坡又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使得边坡更为稳定与安全。
3.2水质修复治理工程
水环境治理措施主要有污水处理、污水源拦截、有源活水治理以及河床清淤等,为进一步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可辅以必要的植物措施,因此河流水质修复属于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是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从截污和污染源治理入手加大污水排放与处理管控力度,倡导水源保护。在达到水质要求的条件下实施生态技术,进一步美化水体环境和提升水质标准。生物修复技术为改善水体环境的有效方法,将生物修复技术与周边休闲场所建设、改善河流水环境等相结合,因存在效果好、成本低、可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且应用价值很高。
3.3河道景观工程
3.3.1河道平面恢复
以往河道平面设计的常见方法有裁弯取直、修筑高堤、拓宽断面等,在提升了河流的防洪能力的同时也破坏了水陆系统的良性循环,降低了水系统的生态与自然功能,使得水体环境不断下降。因此,在达到河流断面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要改变以往的裁弯取直措施,坚持“遇弯则弯,易宽则宽”的原则随地形和层次变化,恢复河流的横向和纵向连通性;另外,尽量安排一些“带囊状”结构的蓄水湖,这有利用生态保护和自然景观的恢复。
3.3.2河道断面恢复
生态设计是指任何一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破坏水体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的设计形式,考虑生态景观与防洪安全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断面形式,通过对河道断面的优化设计实现生态河流的体系建设。河流系统中的一个岛屿、一座山丘、一片林地或一块草地等都可以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为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状可综合应用不同的工程与管理技术。目前,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双层、复式、梯形和矩形等断面形式。
3.3.3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以创建、保护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为基本条件,属于一项融合了美学、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水利工程的综合技术,在满足堤防耐久性、安全性和强度要求的情况下考虑生态效果,创建符合生物生长、水陆涵养与相互连通的仿自然生态河流。生态河堤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水体、土壤与周边环境质量,而且可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保持水土的功能。建设的沿岸景点具有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对于增加周边环境的文化氛围、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和促进城镇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3.3.4建设滨岸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属于连接河流与陆地系统的重要媒介,具有维持河流生态性的功能,为实现岸绿、景美、水清近自然河流的有效途径,这体现在以下方面:(1)调节入河洪峰流量,滞缓地表降水径流;(2)拦截与过滤颗粒态污染物减轻对河流水体的污染程度,降低人类活动影响及增强河岸稳定性;(3)充分发挥土壤吸附、植物吸收溶解态污染物的功能,提供适宜的水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增强河流自然和生机活力;(4)促进氮的反硝化作用,增强河段景观个性、地方特色和水环境吸引力。城镇的工业规模较大且人口相对密集,因此工业和生活垃圾生产量较多,若未能及时的处理这些垃圾将会在降雨径流作用下汇入地下水或地表河流,从而产生新的非点源污染并降低水环境质量。建设的滨岸植被缓冲带有利于稳固土壤、改善河岸景观和水体环境,对减少入河污染浓度具有明显成效。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河道整治工作,在河道整治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生态水利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需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禁止采用任何不符合规范或不科学方式,要促使河道治理和生态理念实现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保障河道综合治理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论文作者:王伟(王省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