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州青是江苏苏州的优良地方品种。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对早薹苏州青进行资源整理,利用该所的Ogura雄性不育系技术进行杂交一代新品种的选育,作者对选育出的其中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薹用苏州青新组合Y不×EC-2、EY-2不×EC-1、EC-2不×Y、Y不×E较传统品种早薹苏州青更易抽薹,始收期均提早30d以上,可供应元旦、春节市场;株形均直立紧凑,产量明显高于早薹苏州青;在冬季种植无病害发生,抗病性强;口感甜糯,综合品质优,均适合苏南地区在冬季种植。
关键词:薹用苏州青;品比试验;苏南地区
苏州青为青梗型不结球白菜的一个主要种类,是江苏苏州的优良地方品种,其品质优良,色绿鲜嫩,口感软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周年生产。普通苏州青于2月中下旬~3月中下旬抽薹,是苏南地区春季蔬菜市场供应的叶菜品种之一[1]。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曾收集整理了早抽薹型苏州青地方品种,选育出保护地栽培条件下2月初采收上市的薹用苏州青品种——早薹苏州青,其菜薹品质佳,商品性好,口感鲜嫩清香,但产量较低。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混杂等原因,早薹苏州青的抽薹期逐渐推迟,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2]。为此,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重新对早薹苏州青进行资源整理,利用该所的Ogura雄性不育系技术进行杂交一代新品种的选育。2019秋-2020年春,我们对选育出的其中4个杂交组合进行了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苏南地区冬季栽培的薹用苏州青新品种,丰富广大消费者的“菜篮子”。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薹用苏州青杂交一代新组合分别为Y不×EC-2、EY-2不×EC-1、EC-2不×Y、Y不×E,以传统品种早薹苏州青作对照。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蔬菜生产基地。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上且均匀,排灌方便,草籽少,无畜禽危害,前茬为非十字花科类作物。2019年10月11日露地播种,秧苗有5~6片真叶时露地移栽,株行距为20cm×20cm。小区面积5m2,每小区栽100株。每个组合(品种)为1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施肥水平与当地常规生产相当,阴雨天及时排除积水,适时除草松土,根据植株长势追施尿素和硫酸钾,生育期内除虫不防病。
相关期刊推荐:《上海蔬菜》(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科技专业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产销论坛、市场聚焦、创汇蔬菜、优新品种、良种选育、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食用菌、林果花卉、贮藏加工、国外动态、蔬食苑、专题讲座、广告信息等栏目,报道面广,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一直深得全国读者喜爱。
1.3调查统计方法
薹用苏州青生长过程中调查各参试组合(品种)的叶色、叶形、薹色、抗病性、侧枝萌芽率;收获后每个组合(品种)随机选10株调查株高、株幅、薹长、薹粗、薹重等指标,统计主薹与第1侧薹产量、计算小区产量、折算单产,经品尝调查口感品质。
2结果与分析
2.1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生育
期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生育期见表1。
由表1可知,EY-2不×EC-1播种至始收需95d,较早薹苏州青(ck)早36d,Y不×EC-2、EC-2不×Y、Y不×E需98d,较早薹苏州青(ck)早33d;4个薹用苏州青新组合可持续采收60d以上,早薹苏州青(ck)仅可持续采收34d。由此可见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较早薹苏州青(ck)冬性弱、更易抽薹、商品供应期更长。
2.2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植物学性状见表2。
由表2可知,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各不相同。EC-2不×Y的植株最高(21.5cm),早薹苏州青(ck)的植株最矮(14.5cm);Y不×E的株幅最大(30.5cm),Y不×EC-2的株幅最小(25.6cm);Y不×E的叶片最长(20.0cm)、最宽(15.2cm),早薹苏州青(ck)的叶片最短(15.5cm),EC-2不×Y的叶宽最窄(12.7cm);Y不×EC-2的菜薹最粗壮(薹粗2.8cm,薹长36.6cm),其余依次为Y不×E(薹粗2.7cm,薹长36.1cm)>EC-2不×Y(薹粗2.7cm,薹长34.5cm)>EY-2不×EC-1(薹粗2.6cm,薹长33.7cm),早薹苏州青(ck)的菜薹最细最短(薹粗2.2cm,薹长32.4cm);Y不×EC-2的菜薹最重(135g),其余依次为EC-2不×Y(129.0g)>Y不×E(122.5g)>EY-2不×EC-1(102.5g),早薹苏州青(ck)的菜薹最轻(80.0g);早薹苏州青(ck)的叶片近圆形、薹色为灰绿色,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的叶片均为椭圆形、薹色均为绿色;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株型均为紧凑、直立,叶色均为绿色,侧枝萌芽率均达100%。
2.3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产量
各参试薹用苏州青组合(品种)的产量见表3上为宜。(2)温度:水温10~18℃,气温15~22℃。若气温高于22℃,芽球的重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开散率急剧增加。(3)光照:菊苣水培全过程为暗环境,微弱的自然光和弱灯光下1~2h就会发生芽球绿化现象,超过5h芽球的外叶及内叶顶端明显转绿,品质下降。操作时动作要快,尽可能缩短囤栽室内的见光时间。(4)水中溶氧量:营养液每24h消毒2h,每间隔7d换水1次。采用定时器操作,每25~30min开启1次,每次开启2~3min,使肉质根末端始终有水珠渗落,确保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以保障根部的有氧呼吸。
7采收
绿叶菊苣的采收标准为芽球呈乳黄白色、芽叶肉质厚且抱合紧实、芽球长约15cm、单棵重100~300g。采收时,从芽球基部割下,割刀位置为芽球和根茎的结合处,以芽球不散叶为准[7]。将采收后的芽球剥去有斑痕、破烂的外叶,包装后随即上市。可在0℃、相对湿度95%以上的遮光库内短期贮存。菊苣的毛芽球收获后,肉质根切口的四周还可形成侧芽(时间较长),侧芽细长且数量多,单个重10~20g,可二次采收。二次收获的侧芽在法国市场上被称为僧须,销路也很好。——论文作者:朱燕芬1王若莺2**徐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