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专家对我们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科学实验进行点评,其要点为:一是用灯诱、网捕等恢复生态平衡是“土办法”;二是那么多“973”、“863”课题资助“生物农药”立项,到头来换回老祖那套老掉牙的办法,是科技退步;三是除非用防虫网把作物全部罩起来,否则农田必然变成害虫取食的“乐园”;四是让农民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祖十八代没有任何科学知识都知道如何做的事,连农民都瞧不起;五是学者只关心申请项目、拿经费、文,又有谁关心科研变成农民丰产的利器?
其实,正如“搞生态农业会饿”,“不打农药会颗粒无收”一样,上述言论多数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
第一,作物不打农药就颗粒无收吗?我们做过不用任何处理的生态农业实验,包括极端实验,即不用化肥、农药甚至不用有机肥,在这样的下庄稼竞争不过杂草,但并非颗粒无收,害虫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杂草。当然,这是生态学的极端实验,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通过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改用有机肥,不虫改用生态平衡的办法恢复生态与养分平衡,已将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即使不同农药、化肥、农膜、转基因,产量的变化并不是像有些专家说的那样“颗粒无收”。在河南安阳,我们有1万亩的大面积有机农业推广田。我们不用有害技术灭物多样性,恢复已经严重退化的土地,保障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健康,这样的做法是可持续的。
生态农业这么好,“973”、“863”为什么不立项资助?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生态学的办法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的如果推广开来,许多环节将赚不到钱,农药商、化肥商、农膜商、转基因公司、医院、制药厂、医院、火葬场、墓地经营者、科学基金使用者和管理者,我们的科研思要断送那么多人的财,不被立项是可想而知的。许多人在实验室里提高作物产量,他们拿到了巨额研究资金,我们在农村用环保的方法提高产量和质量得不到资金,该被的不应当是我们这些“”的学者。
第三,至于用防虫网将农田罩起来,更是一种对生态学常识的。农田是人类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而来的,在人类开辟农田之前,昆虫早就在那里了,有多少种害虫,相应地也就有多少种益虫,同时还有许多益鸟,现在人类给某些次级消费者安上“害”的,用大量农药乃至转基因技术对其灭杀,逼虫进化,同时灭杀大量的益虫与益鸟,农田能不越来越恶化吗?恢复生态平衡,请那些能够吃害虫的天敌回来,而不是引进它们其中的某个基因,同时用物理+生物的办法,对害虫种群进行低密度控制,是事半功倍的办法。用防虫网驱除害虫是很笨的,我们从未考虑过用这样的办法。
第四,关于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问题。国家的确在农业上花了大量的钱,农业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各种努力,农业大学培养了大量人才,但的现实是:搞植保的都去卖农药,搞育种的都去卖种子,搞土壤营养的都去卖化肥,搞园艺栽培的都去卖农膜,或者学农毕业后到大公司去卖转基因仪器、试剂,要么待业在家;农业大学教授们要么开公司,要么与公司联手,都去赚农业的钱了。中央对农业投入近来有逐步增长趋势,每年国拨经费1万亿元,地方匹配经费1.5万亿元,但这些钱都用在了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的各项补贴上,用在了转基因研究上。如果将同样的钱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国人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肯定要好得多,国民身体也会更健康。
第五,很多学者只关心申请项目、拿经费、文,又有谁关心科研变成农民丰产的利器?这些显然扣不到我们头上,笔者正是痛恨该教授指出的那些现象,才带领课题组搞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即使国家用有限的财力集中资助农村急需人才的培养,这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国家的大量投资经费要有合理的用途才行。
国家有关部门对生态农业多给予一些关注,在全国不同区域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进行试验,将惠农资金多朝种粮农民头上倾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乃至逐渐告别有害化学品使用,在健康的下,用健康的办法,生产健康的食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