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码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摄影。在数码技术的影响下,摄影艺术进一步延伸形成了影像再生。而影像再生作为一种以摄影作品为基础的再创作形式,在摄影作品的视觉内容上实现了创新表达。摄影技术的产生让影像成了记录瞬间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影像再生则是在全新的思维下突破了摄影作品单纯的记录功能,赋予摄影作品以更多的艺术表现能力,让摄影作品展现出视觉震撼效果,赋予摄影作品以崭新的形象。文章将重点探讨影像再生在当代摄影中的艺术语言,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人们能够对影像再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影像再生;要素;构思
一、再生影像的概念
当下的摄影作品逐渐朝着虚拟化、观念化等方向发展,在摄影内容上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适应了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影像再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影像,影像再生也被称为影像再造。与普通类型的摄影作品相比较而言,通过影像再生创作之后,再生影像的创作需要借助数字化设备或者特定的手法进行图像处理。从本质上来讲,再生影像是一种以摄影影像为基础的二次创造。当下所有的摄影作品,通过特定加工完成之后,形成的新影像都可以被称为再生影像,再生影像相较于传统的摄影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表现效果,融入了相应的创作元素,通过虚拟化手法的介入,实现了创作思想和意念的延伸。再生影像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的行业之中,成了当下摄影作品创作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
二、影像再生的构思特点
(一)对本质的追求
影像再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影像再生仿佛有荒诞不经的特点[1]。之所以带给公众这种印象,是因为影像再生具有一定的虚构属性,在影像再生的过程中,对于与摄影作品主题的升华以及作品内涵的表达并没有进行改变。因此影像再生也是一种真实的传达,它不局限于摄影作品的表象内容,不但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内容进行强化,并且在影像再生过程中,可以融入创作者的个人体验以及感悟,从而利用个人的艺术观念来影响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表现,从本质上来讲影像再生是摄影师利用个人的艺术观念对影像作品进行的二次创作。
(二)灵感的引导
在摄影艺术中影像再生的构思需要灵感的引导,根据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影像再生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了摄影作品与人之间的互动,并且灵感思维在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引导作用,灵感作为一种引导影像再生创作的重要支撑,与艺术家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状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灵感到来的时候,一些引导影像再生创作的意念会迅速地在脑海中形成创作思维,并且根据摄影作品所具有的特点幻化成不同的影像再生作品。由此可以看出灵感在影像再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正是由于灵感的引导才能让摄影作品摆脱了庸俗化、程式化的问题,让再生影像有了更为强大的视觉表现。正是由于在影像再生创作中灵感的引导,所创作出来的影像再生作品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摄影艺术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更好地方式。
(三)创新的精神
影像再生作品是以事物的本质为出发点进行的创新,在相应内容的构思过程中要对事物的细节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了解事物的基本属性,通过由表及里的认知,提升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表达[2]。创新精神是影像再生作品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正是由于创新精神的指引能够让传统摄影作品脱离了传统审美,从而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化内容的作品,在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将个人的思想进行不断的提炼以及升华,让影像再生作品的主题得以凸显。创新精神的应用并非为了博取大众眼球,而是要用创新精神来指引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赋予影像再生作品以新的价值与意义,进一步挖掘摄影作品的内涵。
三、影像再生中的要素分析
(一)艺术审美
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与艺术家的审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摄影师自身的审美成了影像再生作品表现的基础,所有的影像再生作品都需要借助原生摄影作品来进行表达,因而原生摄影作品中的艺术审美性决定了影像内涵的深度。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犹如画家绘制一幅充满艺术化的影像,需要借助影像再生创作者的艺术修养以及广泛的知识积累,展现出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审美特性。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所经历的各种环境,对于艺术家的审美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人对同一幅摄影作品在创作的时候,最终展现出来的影像再生作品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摄影师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影像再生创作的过程,最终影响了影像再生作品创作中的手法的表现。不同的影像再生作品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比如我们看到的一些影像再生作品,表现出来较强的幽默感,有些影像再生作品表现出了较强的象征性。每个影像再生作品的主题表现以及整体的艺术氛围都是有所差异的,并且影像再生创作过程中多种手法的应用也赋予了影像再生作品以不同的视觉表现,比如一些艺术家会利用涂抹、刮擦等不同的方式对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看似简单的创作手法却隐含着艺术家对摄影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也让摄影作品的审美性以及情感属性得到了增强。
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审美与摄影师的艺术审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影像再生作品是在摄影作品基础上的二次创作,摄影师的审美影响了摄影作品的基础表现。审美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摄影师在进行摄影作品创作的时候,所拍摄的影像内容是为影像再生而服务的,其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及审美特征并非只存在于作品的表象是否漂亮,而是摄影作品能否体现出特定的审美或者思想价值。
在进行影像再生作品创作的时候,其中所蕴含的美学内容能够留给观者以最为深刻的印象,美学内容并不仅仅存在于视觉层面,它是在视觉层面基础上而进行的内涵延伸[3]。如果一幅摄影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仅仅包含视觉层面的内容而没有深刻的内涵,那么影像再生的作品将失去其长远存在的价值。从本质上来看,影像再生作品是对摄影作品的二次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都体现了摄影师的审美认知。从这一点上来说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审美表现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它与原生照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也受制于摄影师的审美思维的影响。
(二)创作思维
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审美受到了视觉因素的影响,在影像再生作品创作过程中往往追求较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适应了当下社会中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在影像再生作品创作中新鲜独特的视觉元素,所能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如果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是一成不变且刻板的,那么影像再生作品将会失去其创新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对影像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所延伸出来的影像再生作品拥有较为独特的审美表现,这也与创作思维是直接相关的。摄影师利用个人的发散思维来组织摄影作品的表现语言,提升了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让摄影作品与创作思维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
创作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创作思想,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一些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并且影响了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再生影像作品的艺术表现。在影像再生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创作思维的变化往往与灵感的叠加相互结合在一起,通过创作思维让不同的灵感相互叠加碰撞,从而让影像再生作品表现出来惊喜的视觉效果。创作思维的差异,也影响了影像再生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性格的人在对待同样的摄影作品进行影像再生创作的时候,所创作出来的最终作品都会有所差异。与审美观念相同,摄影师影像再生的创作思维也受到了个人生活阅历的影响,在进行影像再生作品创作的时候通过创新思维的应用,实现影像再生作品的创新表达,让影像再生作品表现出新奇而又创新的视觉属性。
(三)数字化技术
数码技术的兴起为影像再生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电脑技术在影像再生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为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且也让影像再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让影像再生展现出了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在当下的影像再生作品创作,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数字技术来完成的,并且最终形成新的影像内容,影像再生作品在呈现摄影现实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依托让摄影作品表现出更强的观念性。
在数码技术产生之前,传统时代的影像再生创作过程烦琐,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一些具备专业摄影技术的人才可以完成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传统时代下摄影师会根据设想的内容完成基础素材的拍摄,并且通过胶片冲洗过程结合过曝、减曝、遮挡、叠印等不同的艺术手段来完成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尽管当时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但仍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再生作品[4]。数字技术的出现,让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更加高效和便捷,通过数字化内容的处理,让处理后的影像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得更加随心所欲,其风格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审美属性也更加多样化。在当下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图片处理软件有photoshop、美图秀秀等,通过这些软件对图片的修改功能,实现了影像再生作品艺术风格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影像再生作品的创作效率,也为影像再生作品带来了更多奇特的表现,通过对原有摄影作品素材的二次处理,实现了夸张、幽默、写意等多方面的表现,赋予了摄影作品以更多的情感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影像再生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当下的摄影创作中也有了“三分靠拍摄,七分靠二次创作”的说法。从这一点上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于影像再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四、结语
影像再生是对摄影作品的二次创作,所创作出来的影像再生作品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以及审美体验,让摄影作品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也让摄影摆脱了单纯的记录客观事实的作用,实现了摄影作品从写实化到写意化的转变。归根结底来说,影像再生在摄影作品中体现了巨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从视觉层面延伸到摄影作品的内涵层面,提升了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满足了摄影艺术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论文作者:顾樱
相关期刊推荐:《大众文艺》杂志是河北省文化厅主管、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优秀学术期刊。本刊发表文艺作品、文艺类学术论文等,欢迎各艺术院校、艺术团体、演出团体、群艺馆、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工会、文化宫、博物馆及各企事业单位宣教科室等从事文艺事业的工作者,刊登学术论文、及其他作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