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乌梅丸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64例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观察组实施乌梅丸治疗,对照组实施莫沙比利治疗。结果:明显改善了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P<0.05。结论: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乌梅丸治疗,临床推广用药方案,效果确切。
【关键词】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乌梅丸
在临床常见疾病中,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部位是上腹部,可出现一个症状或者一组症状,经过检查,可将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排除,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早饱、餐后饱胀感,另外,患者还容易发生嗳气、上腹部胀气、恶心呕吐等,在中医学上,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为胃脘痛、脾满、积滞等范畴,对于未检查的消化不良患者来说,其中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占据较大比例,不属于致命性疾病,但是会对患者心理健康以及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十分重视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症治疗,对如何有效治疗本病患者进行了相应研讨与分析。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来说,利用中医药治疗,存在独特理论及经验,可对部分患者症状进行明显改善,随着临床上越来越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案,临床上对如何有效治疗脾胃病进行了相关研讨,对于胃轻瘫、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等患者来说,利用乌梅丸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对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乌梅丸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整体分析,入组患者64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选择64例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治疗办法不同进行患者分组,均知情,观察组32例,男女为20例及12例,年龄分布是29岁至56岁,中位41.2岁,对照组32例,男女为21例及11例,年龄分布是28岁至55岁,中位41.5岁。2组患者资料对比得出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乌梅丸治疗:组方包括党参15g、乌梅20g、黄连12g、干姜12g、黑附片(先煎)12g、黄柏6g、肉桂6g、蜀椒6g、当归15g、细辛3g、桂枝10g,水煎服,水500mL,按照顺序放入黑附片、乌梅、其他药物,煎煮成200mL,餐后温服药物,早晚各一次,每次用药100mL,服药过程中,将其他西药停止。
对照组实施莫沙比利治疗:采取口服用药,每次用药5mg,每天用药3次。
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效果分析
利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统计症状积分[2]。
治疗后,基本消失体征及症状,疗效指数在90%及以上,保持2个月以上不复发,为治愈;明显减轻体征及症状,或者改善2级以上,或者疗效指数在70~89%,为显效;减轻体征及症状,或者改善1级以上,或者疗效指数在30~69%,为有效;其他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100.00%减去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明显改善了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统计学意义存在且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在内科门诊中收治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诊断标准是FD罗马Ⅲ诊断标准,可为患者采取西医治疗,选择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助消化药物等,但是,若患者长期应用莫沙必利治疗、奥美拉唑治疗等[3],可减弱患者药效,可导致患者症状复发。
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腹痛、恶心、腹胀等,病机是脾胃气虚,为患者实施乌梅丸治疗,其中含有干姜、附子、细辛、肉桂以及蜀椒,可发挥辛开苦降作用,可扶助正气,可补养气血,可养血通脉[4],其中乌梅可发挥健脾效果,现代药理研究后得出,乌梅可对患者胃腺分泌消化液以及唾液腺产生刺激作用,可促进患者消化,有利于患者代谢碳水化合物,可对患者胃肠消化功能明显改善,另外,肉桂、桂枝可对患者微循环起到明显改善作用,黄连可将患者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可抗菌,川椒、干姜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改善[5],可发挥抗菌作用,细辛以及附子,可发挥镇痛效果。
本组数据:明显改善了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临床实践证实,乌梅丸治疗,是临床认可方案,价值高。
综合以上,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乌梅丸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值得参考。——论文作者:裴晓霄
期刊推荐:《药物分析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办,药物分析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药物分析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药物分析新理论,介绍药物分析新进展,传播药物分析新技术,推广药物分析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