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对策。方法 于骨科患者中选取50例行对比调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不同方案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跌倒,对照组中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坠床,1例跌倒,2例压疮,不同组别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有差异性。不同组别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以观察组相对较高。结论 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为跌倒与坠床及下肢静脉血栓等,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防控护理风险事件。
[关键词] 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工作内容复杂,所涉及到的学科众多,相应的护理风险也相对较高[1]。研究中对50例骨科患者相关资料调查,总结护理不安全因素以及有效护理方法的防控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骨科患者中选取50例行对比调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23~78岁,平均年龄(45.26±3.25)岁。观察组25例中男16例,女9例;22~79岁,平均年龄(47.85±3.16)岁。组间无基线资料显著差异,可行对比调查。
1.2方法
对照组:必要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恢复情况;各项治疗期与康复期注意事项指导;常规心理干预等。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修养;遵医嘱进行各项辅助性护理工作;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尽量维持患者平和的情绪,促使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治疗中。
相关知识推荐:骨科类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2)对于护理风险较高的高龄患者,客观分析坠床与跌倒等潜在风险因素,并在床旁安装护栏,指导家属日常加强看护。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明确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较高,早期实施被动肢体锻炼与按摩,在康复期早期下床锻炼。对其他病症者评估并发症风险,预先做好防控策略。
1.3观察指标
统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组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0%,小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骨科所收治的患者病症复杂,包括基于高龄退行性改变引发的多种骨科疾病以及暴力外伤引发的骨科疾病[2]。为此,认为在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众多。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坠床及压疮等。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例,部分骨科患者症状严重,行手术治疗后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基于手术及长期不活动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同时也容易发生压疮[3]。而部分高龄患者基于自身活动受限,可能出现跌倒等风险。针对此,研究中对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证实其对于防控风险事件具有积极作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是一种更具有主动性的护理方式,有助于转变原有的护理干预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其原因在于,预见性护理预先评估护理风险,并做好防控措施,包括针对静脉血栓的被动创伤练习与肢体按摩、针对坠床风险事件的加装床旁防护栏等。经由以上措施的应用,对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为跌倒与坠床及下肢静脉血栓等,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防控护理风险事件。——论文作者:梅琳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