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法律科学》发表的一篇法律论文,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律制度探微、法学新问题研究、域外法评、长安法史、立法研究、法律实践等栏目,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
摘要: 美国犯罪预防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思维,即与贼易位思考。为使工作富有成效,犯罪分子知道的,警察至少也应该知道。一个高效率的犯罪预防警官必须在犯罪、威胁因素和解决方案等宽广的领域里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获悉罪犯怎么作案是预防他们犯罪的最基本的方法,像贼一样思考问题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关键词: 美国;犯罪预防;与贼易位思考
美国政府认为,只要成功预防犯罪,美国等于每年凭空增加几百乃至几千亿美元财富。当然不止在经济实惠方面,预防犯罪和降低犯罪案件发生率的其他好处也难以计数。在利益驱动下,美国政府的整个司法系统似乎正拼命地使出浑身解数投身于预防犯罪,其中包括组织动员社会机构、学校单位、社区街道居民,直至每一个公民,举报任何犯罪分子线索,向警局随时提供信息,跟踪排查任何犯罪活动线索,识别和打击犯罪分子等等。此外,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从学龄前儿童开始直至退休后老年人的全程犯罪预防教育,在美国各地积极推行无暴力解决纠纷,其中包括在社区居民行政单位聘用调解员,积极推行庭外调解各种社会或家庭纠纷,提倡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社会、劳资、邻里、家庭等矛盾因为处理不当而转化为暴力犯罪,避免社会公共资源浪费,为美国获得更大经济效益[1]。
要想很好地理解犯罪预防首先要界定在当今世界什么是犯罪预防。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很好界定一“犯罪预防”就是“预防犯罪”,但实际上,有必要审视一下那些贡献于预防犯罪行为的多元化知识,执法部门专家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能够更好地致力于犯罪预防。
一、美国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四手段学术论文发表
美国的政府部门竭力维持社会秩序,使整个社会看起来合情合理,井然有序。对政府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的定义可以是众说纷纭,但以下几点却是公认的共同手段:
预防:一种减少某事发生概率或者降低某人做某事能力的行为。
干预:一种介入或插入的行为,尤其是对某情形或某纷争有意干预以便能够影响该事件或者防止令人不快的结果发生。
反应:针对某事做出反应以控制和稳定局势。
恢复:对丢失或被拿走的东西恢复原状。
(一)预防
不管灾害是自然发生还是人为造成,最好的结果是从未发生。有人把干预视作预防,其实不然,他们最本质的区别是预防通常发生在事件之前。举个例子,必须使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把房屋的框架和地基、屋顶和边墙非常紧密地连接起来,以避免和防止来自大风的破坏,这样的建筑法规的颁布和执行就是预防。学术论文发表
从犯罪预防的角度讲,警察行动不一定非要预防某事发生,但一定是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某人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行动。有时候预防就是基于一个个体人认为什么是可能发生的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么一个认识,而不是基于事实上什么是可能发生的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传统的安防措施认为这种措施是先发主动的,其目标是识别潜在问题,采取行动限制其发展或者移除其根源,从而防微杜渐,使问题不再发生。传统的警务模式却是被动受制于人式,警察等案件发生了才想办法去抓罪犯。这与当今主动先发式犯罪预防理念格格不入。
(二)干预
对于一个已经进行的事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做法。举个例子,有一个人打算去侵害另一个人或者破坏一个地方,此种情形下,其公开的行动可能包括向目标移动和拥有准备伤害和破坏的方法和手段。这一行动还未完成,但其侵害意图足以使一个理性人认为犯罪将要发生,警方就有充足的理由去采取行动制止其完成。使用干预策略的内在危险是犯罪嫌疑人从计划到实施一犯罪行为这一过程中,其犯罪意图会不断发展,警方的干预行为可能会失败。有的执法人员认为在嫌疑人公开的行为之前实施干预减少了成功起诉他的机会。其他人所持观点则是公共安全远大于起诉成功。那么,我们的目标究竟是抓住罪犯呢还是预防犯罪行为发生?
(三)反应
反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它应该包括做出响应的姿态,在事件发生后采取行动。反应的挑战来自于测知、获得和运用充足、恰当的信息和资源的及时性,唯此才能高效抑制和稳定正在受侵害的局势。在控制一起事件之前去消除其根源是很难的。要树立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的观念,在关键时刻为了活命我们必须放弃财产。一个不适当的反应会使事件导致的残疾和死亡人数增加。
(四)恢复
最后,在政府部门的秩序管理层看来,恢复通常是需要应对的最复杂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盛开在紧急事件中紧急情况的合作之花通常会在恢复个人幸福、重建公共秩序、修护和更换被破坏和丢失的基础设施中枯萎、凋零。
按照老观念,恢复通常被视作是问题主人的独有视点。在最近美国所遭遇的自然或人为事件中得到的教训使公共或私营部门的领导们开始懂得成功的恢复需要合作,这种合作相比其他阶段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
学术论文发表
犯罪预防因其与犯罪行为关联,它站在了政府维持社会秩序的阵地前沿,这也充分阐释了犯罪预防的非凡价值。如果预防行动成功,就没有必要进行干预、反应和恢复[2]。二、犯罪预防新思维—与贼易位思考
犯罪预防包括什么?坏蛋所知道的,每一个警官至少也需要知道。犯罪分子作案的知识和技能不再局限于从监狱的犯人那里学来,现在这种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形色各异的方式传播。例如,在YouTube网站有高清晰视频为你演示怎样用软饮料罐制作工具打开一把挂锁。有的视频则演示怎样在不付费的情况下从自动售货机获取饮料和美食。为什么警察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因为当地的暴徒已经在相同的因特网上获取了相同的信息,为了更有效地预防犯罪,警察必须知道犯罪分子是怎么做的案。
在互联网上公开提供先前很难获取的信息,这也许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例如,TOOOL(网址www.toool.nl)就是一个致力于非破坏性开锁运动的组织。TOOOL又名非破坏性开锁者公开组织,是一个对锁、钥匙和不用钥匙就能开锁的种种方法有着浓厚兴趣,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的爱好者群体。执法界关注的是这一组织或类似组织的目标是什么。致力于揭露锁和锁设备的缺陷,与他人在专业领域里分享这种知识诚然能够促进工业界的进步,但是有犯罪意图的人同样可以获取相同的信息,用途却是违法犯罪。纵然有大量诚实守法的TOOOL成员存在,然而现实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把此类知识用于犯罪行为。
另一方面,就像查明罪犯怎样作案一样简单,出现了许多盈利公司向公众出售简单的犯罪预防技术。例如,经过5年研发,市场上推出了一种防盗门新产品,这一产品结合利用了地板和飞行器级别的铝坯的力量(美国战斗机上用的一种材料)。这一产品设计的初衷是预防强行侵入,抵抗来自强行开门、以肩膀撞门、用锤子砸门的打击。这一产品易于安装,一个普通的房主不到十分钟就可以搞定,而且价格低廉,一般人均力所能及。现在许多公司都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犯罪预防产品,并为从事犯罪预防的警官们提供了产品的一揽子信息。
三、从事犯罪预防的警官必知
犯罪预防警官的工作很少是有关实际预防犯罪,更多的是使他人去实践犯罪预防技巧。为使预防富有成效,犯罪预防警官需要充分了解以下:犯罪;威胁和风险评估;技术;罪犯。
了解有助于犯罪预防的技术至关重要,这里的技术指的是全部技术,小到家庭装修店提供给房主的预防技巧,大至用于保护要害设施的高度专业化预防技术。
在当今的美国本土安防领域,犯罪预防包括经常被忽略的领域。例如,在美国大约有220, 000, 000个人孔(通往地下管道的洞口),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是不安全的。人孔是通往地下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的进口。实际上,对于隐藏在社区街道、建筑物和公园的地下管道网络美国政府允许做什么却一直不为人所关注。管道、电线、电缆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在地下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而对这地下世界的保护却仅仅是不安全的人孔井盖。[3]从很多方面来讲,对于这些通往地下重要设施和关键资源的易受攻击的入口的保护就像在门上挂一把锁那么简单。这只是众多威胁和与之关联的预防技术之一,要求犯罪预防警官提高防范意识。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地下泄洪通道里曾经住了700人,几乎成通缉犯、强奸犯等的乐园,有人已这样过了七年。住在地底下的好处是不花钱,而且警察也不管,坏处是要有同伴,不然出意外的机会高。地下居民缺乏自律,只互通有关汛雨来临消息,因为洪水可能填满下水道,他们仅有的家当甚至生命都危险。[4]
无独有偶,不光美国的地下通道会滋生犯罪,藏污纳垢,其他国家的罪犯利用地下通道犯罪的也屡见不鲜。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先后发生了多起离奇的银行抢劫案—抢劫团伙竟像活跃在城市地下的“忍者神龟”,一个由22名大盗组成的抢劫团伙通过下水道潜入多家银行金库,总计洗劫了超过 1亿欧元(8000万英镑)的珠宝黄金。而案发之后,劫匪总能奇迹般地逃脱追捕。2008年4月17日,系列银行盗窃案终于告破,从而结束了警方长达半年之久的追捕过程。令人目瞪口呆的是,盗窃团伙首领竟是那不勒斯市市政局“排污和下水道部”的前部长萨尔瓦托·奥利瓦,奥利瓦对那不勒斯市下水道管网的分布可说是了如指掌。每次作案之后,劫匪都会潜入与地道相连的下水道中逃跑。据悉,劫匪的计划是,他们所挖的地道必须与那不勒斯市的下水道系统相连接,以便可以将“迷宫”一般的下水道作为逃跑路线。为了做到这一点,劫匪甚至用电脑制作了一套那不勒斯市复杂的下水道系统立体地图模型。在每次作案之前,他们会在电脑上进行“虚拟演习”,从而找出最佳行动方案[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zfa/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