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文史艺术》摄影记者要有“为历史留真”意识

摄影记者要有“为历史留真”意识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文史艺术 点击:次 时间:2021-04-15 08:23

  【摘要】摄影记者有了“为历史留真”的意识,就必然会产生“不给历史留下空白”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他在新闻现场的思维才会是立体的,视角才会是多点位的,他拍到的照片才会是全景、全方位的,才能是真实的、可信的。

摄影记者要有“为历史留真”意识

  【关键词】摄影为历史留真全景真实

  我们常说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此话不完全正确,应当是今天的新闻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

  照片是瞬间的定格,新闻照片则是历史瞬间的定格。这是因为纪实是摄影不可改变的物理特性,所以新闻照片能为历史留下真相,这是摄影与生俱来的天性。因而对历史而言,摄影有着其他的记录手段(如文字、绘画、音乐等)无法比肩的伟大作用。

  比如,我们今天想要知道百年以前的国情、社情、民情,可以通过照片,因为照片记录的场景是真实的。对历史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述是照片,特别是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伟大的职责,就是充分利用摄影的纪实特性,把历史记录好!只要记录的是真实的场景,年代越久远越能显出其珍贵。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照片时,往往带有很强的针对性、任务性,甚至是功利性。比如说,一个摄影记者接受了报道抗击台风的任务后,就会着眼于风势、汛情,关注各方携手、干群合力战胜台风的场景,而不太去关注那些虽然也是发生在台风过境期间的,但在原定的主轴、主线以外的人和事。

  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什么错吗?当然没有什么错。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全面吗?辩证吗?我认为未必。按照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对事件来说还有立体性。既是立体性,就必然可以多点位地切入,多角度地观察。

  摄影记者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如果事先给自己划了一个框框,势必影响到他在拍摄现场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正确性,就不能做到多点位切入,多角度地观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他记录下来的场景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是全面的。也就是说,他的照片可能只是局部真实,而不是真相的全部。

  笔者认为,摄影记者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政治意识,还要有着强烈的“为历史留真”的意识。甚至“为历史留真”的意识要更加强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闻照片拍好,才能把真正的历史、历史的真相记录下来,才不会给历史留下空白。

  重大事件和“为历史留真”意识

  摄影记者有了“为历史留真”的意识,就必然会产生“不给历史留下空白”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他在新闻现场的思维才会是立体的,视角才会是多点位的,他拍到的照片才会是全景、全方位的,才能是真实的、可信的。

  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采访时,摄影记者如果有了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记录历史真相的意识后,他会在应当具有的政治意识、工作意识以外,多一份“为历史留真”的意识。那么,他可以观察到别人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拍摄到很多人可能疏忽掉的场景。他记录下的这些细节、这些场景,多少年后就将成为最能揭示真相和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所以,摄影记者是否能做到“为历史留真”,其作品价值悬殊巨大。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迅速做出反应,各行各业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随后各省市对四川省受灾地区进行援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苏州市援建绵竹市孝德镇。

  2009年4月下旬,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姑苏晚报》决定组织特派采访组,实施“重返灾区见证春天”新闻行动,计划采访苏州援建的孝德镇以及周边的受灾地区。采访组由笔者负责带队。临行前,晚报领导特意关照,此次新闻行动除了常规的苏州元素外,一定要到映秀镇去采访,因为映秀镇是地震震中。为此我们采访组制定了详细的采访方案和线路。2009年5月8日,在完成了采访计划中的大部分任务后,笔者和一名文字记者包车从绵竹市赶往映秀镇,要用我的镜头记录抗震救灾一年后,映秀镇的建设情况和震源地居民的生活状态。

  当时去映秀镇只有一条老的都汶公路,地震损坏加上运输货车很多,一路上我们的车子走走停停,中午时分,我们堵在了离映秀镇10多公里的一个加油站。无奈之下我们将车子停在加油站,步行去映秀镇采访。走到半路,身后传来急促的救护车警笛声,只见陡峭的山坡上来了一群抬着担架的村民。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笔者马上抓拍了村民翻山越岭,将担架上的受伤男子送上救护车的整个过程。在采访中得知,担架上的男子是“抗震英雄”——蔡家杠村的村支书蔡继友。当天,蔡继友带领村民进行灾后重建时不慎摔伤,由于救护车无法开到蔡家杠村,心急如焚的村民自制了一副担架,翻山越岭将蔡继友送上救护车。在上传完当天其他含有“苏州元素”的稿件后,笔者又将村民抬蔡继友下山的照片发回编辑部,第二天的《姑苏晚报》以“抬起不屈的脊梁”为题,在一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这张照片。《抬起不屈的脊梁》刊登后,在读者和同行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卧在担架上的蔡继友代表了地震压不垮的中国人,蔡继友挺直的脊梁正是中华民族不屈脊梁的象征,照片具有极强的典型性。

  《抬起不屈的脊梁》后来在2010年度第20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新闻摄影一等奖,是集团第一张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图片,《姑苏晚报》实现了中国新闻奖的零突破。

  正是因为当时笔者的脑海里有着“为历史留真”意识,才在采访路上拍下了这幅貌似与“苏州元素”无关,实质最能体现压不垮的灾区人民进行灾后重建的极具典型意义的瞬间。

  身边小事和“为历史留真”意识

  一个好的摄影记者,除了在重大采访中确立“为历史留真”意识外,还应该时刻关注身边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记录下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小事”,从而为时代留下真相和真情。

  记者的职业特点是“24小时睁眼”,摄影记者应该相机不离身,毕竟从专业角度来讲,手机拍的照片比不上相机。笔者平时就养成了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新闻以及相机随身带的习惯,这些好习惯让笔者能随时随地发现、关注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

  相关知识推荐:怎么在正规期刊上发表论文

  2012年1月14日晚上,冬雨中的苏州寒风凛冽,笔者开车路过干将路时,看到河边有一群人似乎在打捞什么。出于职业敏感,笔者马上停好车拿着相机奔到河边,把一众市民在雨中救捞落水老人的场景抓拍了下来。采访中得知,在听到落水老人的呼叫后,附近的行人、三轮车夫、交警纷纷赶来,大家合力把老人救上岸。当老人被送上救护车时,这些热心人悄悄离开,没有一个人留下姓名。

  第二天的《姑苏晚报》以“生命的合力”为标题,在一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新闻照片,三版刊登相关文字和配图。《生命的合力》的刊登让读者看到了苏州满满的正能量,不少读者致电报社,认为《生命的合力》记录了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让冬日雨夜的苏州瞬间变得温暖,显示了苏州市民人心向善、人心向暖。

  《生命的合力》在2013年度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又斩获新闻摄影三等奖。

  这让笔者深有体会,有了“为历史留真”意识,摄影记者眼里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日常报道,而是常常能在身边的小事中,敏锐地捕捉到那些能折射时代光辉、时代精神的,当然更能映证历史真相的瞬间。

  融媒体时代和“为历史留真”意识

  进入了融媒体时代,网络高速发达,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成了摄影师,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让失去“垄断地位”的摄影记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融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的要求更高,摄影记者除了要熟练使用相机拍摄新闻图片外,还要会拍视频,要会操作无人机航拍,更要会写作、会编辑。在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应当是以视觉为主的全媒体记者。

  手机、无人机、视频,让融媒体时代的摄影(视觉)记者可以用多种手段记录历史,融媒体时代给摄影(视觉)记者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在融媒体时代,摄影(视觉)记者更应该具有强烈的“为历史留真”意识,多手段、全方位给历史“留真”。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应铜仁日报社的要求,苏报集团党委决定派干部到铜仁日报社挂职,旨在通过新闻帮扶、两地报社的深度合作,推动东西部报业融合发展,见证脱贫攻坚,助推贵州的乡村振兴事业。

  2020年5月,作为苏报集团的挂职干部,笔者克服疫情影响,从“天堂苏州”来到“桃源铜仁”,挂职铜仁日报社社长助理,开始了笔者新闻生涯中全新的旅程。7月初,由笔者带队的,由苏州日报社、铜仁日报社五名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组,深入铜仁市各县采访脱贫攻坚。此次新闻采访行动历时25天,采访组每天兵分两路,在山高路险的武陵山区深处穿行,深入乡镇、村寨,用文字记录、相机拍摄、无人机航拍、视频拍摄等全媒体手段,采访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素材,记录了苏、铜合作,决胜脱贫攻坚的感人场景。

  新闻采访行动期间,每天在《苏州日报》《铜仁日报》新媒体上同步推出“记录苏铜协作,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系列报道除了文字,还有图片、航拍资料、视频,并且配乐配音。立体的、全方位的报道一经发出,就获得了苏、铜两地众多的阅读量和点赞,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同时转载。

  新闻采访行动结束后,在《苏州日报》《铜仁日报》同步刊发

  《苏报入黔·记录苏铜协作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首篇《“长江”牵手“乌江”共奔小康》中,“一片叶子的故事”“一把手术刀的故事”“一条生产线的故事”“一间玻璃屋的故事”等,得到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高度肯定。2020年8月4日,在铜仁召开的江苏·贵州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上,娄勤俭书记直接引用这“四个一”的故事,来回顾苏黔扶贫协作、合作的发展历程,让双方与会者动容。《苏报入黔·记录苏铜协作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笔者在采访拍摄中坚持“为历史留真”意识,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拍表象的、浮光掠影的东西,坚持到基层一线抓拍能彰显脱贫攻坚战役本质的人和事。

  无论拍轰轰烈烈的宏大场景,还是汹涌澎湃的“热题材”,或者我们身边的平常事,摄影记者应该有一个“冷思考”的过程。有了“冷思考”,摄影记者才会衍生逆向思维、立体思维等专业思维,而专业思维正是拍好新闻照片、纪实照片、历史照片的基础和前提!

  在执行报道工作时,摄影记者必须要同时拥有政治意识、任务意识和“为历史留真”意识,才能把那些在一般人眼里不怎么看重的拍摄工作演化成政治导向正确、任务完成及时、历史价值重大的经典之作。这正是国内一些摄影名家成功的共同经验!

  摄影记者要具备“为历史留真”意识其实也不难,无非就是你在拍照时要实事求是,要理性客观,要眼光放远。如果我们能这样去做了,那么,当几年、十几年后,或者是在某次历史转折以后,就会发现,你拍摄的照片很有价值,能见证历史,能展示真相,作为摄影者,不管是专职的还是业余的,此时的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拍好你的照片吧,因为你的照片很有价值!——论文作者:范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960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