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对中职生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积极探寻多种有效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各中职院校开展相关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同时,现阶段也存在一些中职院校受认识误区困扰,难以提起高度重视,对中护生心理问题干预各环节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性影响。列举了现下较为常见的中护生心理问题,并针对一些有效的干预方式展开细化探讨,以期更好地确保中护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心理健康;干预方式
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建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其中,一些条件允许的院校已经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操作,但仍存在一些院校,特别是城乡交叉区域的院校,因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针对中护生心理咨询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具有一定的认识误区,对各环节干预操作的开展起到了不良影响。
一、中护生心理问题分析
(一)认识误区分析
1.心理教育即心理课程
现阶段的一些设有护理学专业的中职院校,存在认为心理教育即在学校中设置心理相关课程的误区,针对中护生开展的心理教育及相关干预手段,多为通过心理课程,实现对中护生有关知识的教学,让中护生通过机械化学习和记忆,甚至依靠考试等方式,力求实现对其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如此,不仅难以解决中护生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相关问题恶化,引发其他不良影响和后果[1]。
2.心理教育可单纯依靠讲座等方式实现
设立专题讲座和设置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属于干预中护生心理问题的关键举措,但这些方式现下在很多中职院校中,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例如一年开展讲座的次数有限,或者咨询中心不开放、开放也只是挂名不发挥作用等,一些学校甚至让学校的管理人员担任责任人员,“帮助”中护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之所以难以发挥作用。其一,中护生对学校管理人员一般会存在畏惧心理;其二,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中护生,极易将咨询和日常的管理混为一谈,最终导致咨询适得其反,使得中护生害怕去咨询。
(二)具体问题分析
中护生本身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基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此专业学生需要承受的就业压力也较大,再加之受专业限制影响,此专业男女学生数量极其不均衡,以及社会偏见较大等相关问题,导致中护生受到的关注较少,滋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1.中护生常见心理问题
(1)学业适应
此类中护生因文化基础较差,知识掌握较为困难,在这一问题上多体现为不完成作业、上课不集中、挫折耐受能力弱、借助不正规手段应对考试等。
(2)外攻性
此类问题主要包括带有攻击性的抗拒和不符合要求、规定的过激行为等。和其他年龄相仿的中护生来讲,在中职中护生中产生此类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具体表现为损坏公共设施、逃课、斗殴等。究其根源多为缺少优良的自控能力,进而使得中护生自身难以与社会和学校环境有效适应[2]。
(3)消极心理
出现相关问题的中护生通常不会做出偏激行为或者产生亟须宣泄的不良情绪,但一般学习的效果较差、对生活缺乏热情、缺少同龄人应有的精神面貌,这一问题通常是滋生其他严重性心理问题的温床,对其应引起高度重视。
(4)青春期心理
中职院校内的中护生对有关青春期的知识进行了解,一般是通过网络或者和同龄人的探讨,通常会出现一些被相关信息误导的情况,导致产生一些极端心理问题,包括性恐慌、早恋或者轻率性行为等。
2.诱发因素分析
(1)学校
一些相关的中职院校,在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应有关注,导致中护生在经历问题或者挫折时,因缺少有效帮助和疏导等,产生病态心理或者其他心理问题。一些学校甚至对中护生遭遇的不良经历采取观望或者嘲笑态度,极易导致中护生由于难以适应,出现心理恐惧,进而产生畏难心理,或者形成逆反心理,做出聚众闹事、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
(2)家庭
中职院校中会包含一些留守青少年,以及单亲家庭的中护生,此类中护生属于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其一是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或者父亲(母亲)的关爱和陪伴,导致孩子易产生极端心理;其二是因客观原因影响,难以为子女提供充足的爱和正确的引导,或者为了弥补过于溺爱等,这些都是导致此类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二、干预方式
(一)实践意义
很多发达国家,针对中护生心理问题干预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包括对干预资料、方式、实践及干预队伍建立和相关组织配置等内容,且多位居世界前列,干预内容也存在较高的前瞻性。心理辅导相关工作发展的趋势逐渐基于矫正性趋于发展性变化,对辅导人员专业素质,社区、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辅导网络创设等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针对心理辅导开展的评价和预估也越来越多,通过有效发挥网络实效性的方式帮助中护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以多元化的辅导理论为基础开展具体工作。
中职院校承担着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各中职院校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应重视对中护生开展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全面地了解各种存在于中护生身上的多种心理问题,再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干预手段,发挥各环节干预操作实效性,对于促进中护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优化校园氛围,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3]。
(二)具体办法
1.优化班主任教育培训
组建一支专业素养较高、教学能力比较强的班主任队伍,是提高干预整体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主要原因是,对于中职院校中护生来讲,班主任是和其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人,可及时发现中护生是否存在或者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所以,校方需要重视优化相关教育培训操作的质量,针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模式及方式设置专门的标准,经由讲演分享、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班主任发展,引导其变为中护生专属的心理健康辅导专员和心理问题干预主体。同时,班主任自身理应注重强化自身专业素质,通过人格魅力感化、教育中护生,拉进和中护生的“心灵距离”,让中护生产生亲近自身的想法和感觉,对于优化干预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2.重视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因素是影响中职生心理的关键因素,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本身的举动和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习惯,都是孩子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特别是针对一些留守青少年、离异和单亲的家庭来讲。相关资料显示,倘若一个家庭中的氛围并非十分和谐或者存在不完整的情况,则受其教育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具体原因为,此类孩子因家长关爱不足,得不到渴望的温暖和爱,导致其为了博得“关注”,会做出一系列偏激行为,包括扰乱课堂纪律、打架,甚至其他更为严重的行为。
针对上述情况,中职院校可结合中护生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先进行尝试性的家长学校建设,对各中护生家长开展优良、健康且满足现代化需求的教育模式及观念引导,帮助其有效把握和深入理解各种和孩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促使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可针对校内就读的留守青少年或者存在家庭不完整等情况的中护生,进行细化统计,并挑选固定的时间对此类孩子开展家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给予其一定的关注和爱,对于大幅降低此类中护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存在积极影响。
3.关注非正式群体
出现心理问题的中职生,一般会表现出合作兴趣缺乏、喜欢独处、挫折耐受能力差等特点,在面对一些问题难以处理时,会自动抱团,形成非正式群体,企图利用自身的办法处理问题,但由于思想偏激等原因,致使其通常难以达到有效处理问题的目的,因此,针对此类中护生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十分必要。
相关知识推荐:心理学论文发表核心期刊
具体而言,组织教师和中护生一同建立专门的辅导小组,引导这类中护生和其他中护生一同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心情和想法,将无法理解的事情、无法理清的想法说出来,相互倾诉不良情绪,促使各成员都可以尽情地讲述自身不开心、难以承受的遭遇和经历,既有助于缓解中护生心理压力,也可以帮助这一类中护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
4.合理建设校园文化
创设积极、优良、健康的校园环境、氛围,对于优化中护生心理素质,推动中护生身心健康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可在学校中创建私密信箱、网络小站可帮助中护生释放不良情绪的“空间”,中护生通过在空闲时间进入网络小站或者在信箱投稿等方式,阐述自身心情、发泄不良情绪,负责的教师则可通过信件或者留言等方式,了解中护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中护生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
同时,可建设心理健康的专栏,将中护生的文章或者摘取的相关资料等置于其中。此外,可举办一些多元化的比赛与活动等,激发中护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其树立起优良的协作和互助观念,对优化其荣誉感及责任意识等均存在积极影响,可以帮助中护生更好地认识和优化自我。还可以定期组织技术比拼赛事或者引导中护生组建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等。
5.加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中职院校中的中护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帮助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及心理疏导技能,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让其通过更好地优化自身及其他习惯的方式,促使自身能够开展更高质量的学习和生活,学会和他人和谐地交流和来往,实现和其他中护生及教师的有效相处,学会发泄情绪、自我疏导,降低自身心理压力,尽可能不作出盲目、偏激的不良行为[4]。
同时,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选择,帮助中护生树立自信,养成敢于拼搏、诚实守信的品格,进而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人生。对于毕业生群体来讲,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职业心理辅导课程,期间可帮助中护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及涉及职业的特点等,教师可以将一些基于实践的职业选择经验和有效方法传授给中护生,对中护生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有助于优化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
(三)实例分析
以抑郁症为例,在针对存在此类心理问题的中护生开展心理教育干预的过程中,可通过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疗法两种方式。第一种,主要指利用热情、真诚的态度和学生相处,并帮助其了解和分析自身处境和发病、病情发展原因等,通过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缓解负面情绪;第二种,主要指引导学生纠正认知偏差,对消极的适应性和情绪进行有效抑制,帮助学生缓解和治疗心理问题。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要遵照医嘱,服用适合的抗抑郁药物。
综上所述,中职生涉及的心理问题,具备较高的综合性及烦琐性,值得引起各相关院校的高度重视。实践干预过程中,学校需要委派一个专职教师负责中护生的心理疏导,并注重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辅导和疏导工作,其中,也应注重合理挑选工作教师,应确保其具备优良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也要积极探寻多种有效的干预方式,有助于提升整体干预质量。——论文作者:丁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8795.html